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陕政发〔2006〕48号
【发布日期】 2006-10-26
【实施日期】 2006-10-26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  现将《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  为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  一、 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  “十五”期间,我省残疾人事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为全省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重点,以解决残疾人基本温饱问题为工作主线,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各项任务,使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长足发展。

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十分关心残疾人生活,坚持数年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大中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社会各界竭力支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为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新闻媒体积极报道宣传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人道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

  残疾人康复工作明显加强。陕西省康复教育研究中心建成使用,陕西省博爱医院经过改扩建现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全的残疾人医疗康复研究机构。残疾人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和训练有效开展,重点康复项目顺利实施,25万残疾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康复,65万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积极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55.9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了扶持;4374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危房得到了改造,5262名残疾人直接受益。发放国家康复扶贫贷款2.3亿,扶持基地和实体96个,帮助和带动5.7万多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

  特殊教育成效显著。全省建成特殊教育学校56所、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144个、特殊教育学院2所。3.23万名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或随班就读;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由78.5%提高到80%以上;2400多名残疾少年接受了高中阶段教育;480名残疾青少年被高等院校录取。

残疾人就业面不断扩大。全省各级残联均成立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培训就业残疾人12万人次,推荐残疾人就业1.3万人;盲人按摩健康发展,指导网络初步形成;《陕西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全面落实,18.24万城镇残疾人就业,77.35万农村残疾人从业。

  法制体系逐步完善。全省10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市、区),以及90%以上的乡镇(街道)都制订或修订完善了扶助残疾人的有关规定。各级人大、政协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的检查落实力度,先后督办、视察200多次。成立了“陕西省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了“扶残维权行动”,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43个法律服务机构被司法部、中国残联命名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

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承办了第三届全国特奥运动会和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举办了陕西省首届残疾人艺术节和全省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暨首届特奥运动会,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特奥会,组织参加了诸多国际、国内大型比赛,获金牌168枚、银牌127枚、铜牌109枚。尤其在2004年雅典第十二届残奥会上我省运动员范良、陈永刚荣获两枚金牌,创我省在历届残奥会上最好水平。

  社区组织明显加强,工作成效显著提高。全省77个县级残联基础设施已建成使用,96.7%的社区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其中90%的社区残协配备了残疾人副主席或委员,56%的社区残协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75%的社区残协设有残疾人活动室;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创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活动,西安市新城区、碑林区,铜川市王益区被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各项任务的完成,有效地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我省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稳定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建设小康生活的任务相当繁重;不少残疾人在脱贫、康复、看病、就业以及残疾儿童少年上学等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基层残联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全省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  二、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  “十一五”期间,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抓住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步伐,不断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陕西。

  “十一五”残疾人事业的总目标是:稳定解决残疾人温饱,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全面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实施康复服务重点项目,使3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的脱贫力度,扶持5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解决温饱;完成1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家庭危房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使贫困残疾人得到有效救助;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人数有较大增长;残疾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残疾人社会生活参与面和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更加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有效开展,使残疾人得到更多的特别扶助;无障碍建设切实加强;残疾人组织更加健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更加人道、廉洁,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更加充分。

  “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指导原则是:

  1坚持政府主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省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整体推进,加速发展。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将有关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新时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机制。全省各级财政要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列入预算,适当增加,支持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  2坚持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制定和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意识。

  3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和“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局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健全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  4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的作用。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工作者队伍。激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  “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着力点:一是突出保障残疾人基本需求。要切实做好残疾人急需的康复、教育、维权、就业、社会保障、无障碍建设等工作,使残疾人生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残疾人奔小康创造条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二是突出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强残疾人工作机制、政策法规机制、服务管理机制等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格局,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突出为残疾人办实事。要按照“求真务实,持续推进”的工作方针,围绕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和为残疾人解决基本需求的综合服务水平,每年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使残疾人得到切实利益。

  三、“十一五”发展纲要任务指标和主要措施

  (一)康复。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