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贸委无锡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经贸委制定的《无锡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十月三十日 无锡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经贸委) “十一五”时期(2005年—2010年)是无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是无锡转入工业化后期和跨入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 《无锡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无锡市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主要阐明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未来五年无锡工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工业领域经济活动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探索走新型工业化路子,以体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保持了领先地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见附件一) 主导作用有效发挥。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87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6970亿元,分别年递增20.3%和19.6%;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6.6%,提升了4.2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53.1亿元,年递增26.9%;工业总产值5720.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657.4亿元,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保持第7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86.4%,实现了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5年,全市人均GDP达到7724美元(户籍人口),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8.2%,霍夫曼系数为0.386,显示着无锡经济发展实现了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升级。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及汽车、新材料、高档纺织及服装、生物医药五大制造业基地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3.6%。形成了精密机械、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高档家电、特钢及制品、精细化工、高档纺织及服装、生物工程、新医药等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 技术进步不断加快。2005年,全市拥有企业“一站二中心”累计达到了65家,其中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2家、博士后创业中心5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8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4%;“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工业投入2458.5亿元,为“九五”期间的3.5倍,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外资民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到位注册外资112.7亿美元,2005年外贸出口总值达到155.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9%,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全市累计拥有国家批准境外投资项目115个,其中境外加工贸易项目26个,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05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3602.2亿元,年均递增42.96%,民营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2005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19家,其中达到30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分别达1家、11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品牌战略初显成效,拥有“小天鹅”、“红豆”、“阳光”、“双良”、“新世纪”5个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17个,国家免检产品32个,省名牌产品124个,省著名商标167件。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32家,累计募集资金178亿元,企业融资能力增强。 经过“十五”时期的努力,工业经济发展为全市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仍然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够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快;产业布局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不够高,资源消耗水平偏高,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发展中重点加以解决。 (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迈入工业化与城市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工业发展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新环境。一是经济全球化将向纵深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和影响的加深,国际环境对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有利。二是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国际性中心功能的增强,江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无锡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无锡跨入了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相关领域配套能力的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一大批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优势企业,将为工业发展提供不竭的活力和动力,为工业在国内、省内领先地位的巩固和提升,为工业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无锡工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严峻挑战。一是世界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各国围绕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工业领域呈现国际化分工和竞争的新格局;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矛盾和困难,国内先进城市发挥各自优势、竞相发展,对无锡工业发展增加了新的压力;三是我市土地、能源等资源相对匮乏,高层次人才不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资源消耗水平偏高,产业布局分散以及生产型服务业滞后等。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走无锡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失时机地应对挑战,适应新环境与条件,使全市工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发展全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市到2010年实现“两个确保”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五个中心”、打造“五个名城”的总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体制机制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经济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使工业经济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全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作新贡献。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又快又好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引领工业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实现工业经济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实现工业技术水平的升级。 4.坚持深化改革和开放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5.坚持政策导向和规划控制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导向和控制,构建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促使全市各地区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