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九江”规划暨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数字九江”规划暨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十月三十一日 “数字九江”规划暨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总体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努力实现“数字九江”战略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大开放服务,构筑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以信息化推进城市大建设,是我市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和市政府有关编制“十一五”规划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形势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由于领导重视、思路明确、措施有力、工作得法,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全市信息化进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规模。基本建成了以光纤通信为地面骨干传输网络、卫星通信为空间通信主体、数字微波为有限补充的现代化通信体系;形成了光缆、电缆、微波等多种手段相配套的广播电视网络体系;建成了以市委、市政府为枢纽,以市信息办(市信息化服务中心)为中心节点,以各县(市、区)政府为分节点的政务专用网络;各大专院校校园网建设已基本完成,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正在铺开;基础通信管线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信息产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技术创新力度逐渐加大,引进与创新相互结合,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全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改善,为进一步积聚信息企业创造了条件。引进的“3T”国际光电工业园、清华同方713卫星接收设备生产基地发展势头良好。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户数已发展到300余家,信息产业有一定的基础。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在起步。信息资源开发初见成效,一批基础大型数据库已经建成,并初步形成政府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机制;重点领域计算机应用如火如荼,金融、财税、贸易、旅游、交通、教育、房产、卫生、公检法、社保、人事、工商、水利、城建等系统广泛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建立各种业务应用系统,“金”字号工程推进顺利;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金融、证券、保险、电信、邮政、税务、交通、社保等部门,利用自身优势,信息化进展较快;浔阳区已初步建成社区呼叫中心、社区服务网站和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三位一体”的社区信息化工程;瑞昌、永修利用网络销售高山蔬菜、草莓等农副产品,开创了信息化为“三农”服务的先河;网上营销、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网上招商和网上物流配送等在九江有了良好开端;建成了以“中国九江网”为门户的一批政府网站和若干个商业网站;在全省率先出台《政府信息公开试行办法》,积极探索政府信息公开机制。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进展。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取得成效,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九江发电厂、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九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信息化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九江汇源、九江海扬的自动生产线,“鸭鸭”集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九江整流器厂的单板机控制,格林化工厂的电子商务等应用,已带来明显效益,为我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了初步经验和良好范例。 电子政务初见成效。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九江政务信息网正在积极推进,15个县(市、区)和70个市直单位已完成光缆连接;“中国九江网”独具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以“公众为中心”的信息披露机制正在建立;70%的政府部门建立了本单位内部的局域网络,政府部门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比率进一步提高;开通了政务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电子邮局、市长电子信箱、网上发展论坛等已经发挥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培训事业蓬勃发展,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初步具备计算机基本知识,人才建设和知识普及有较大动作,一支信息化专业队伍正在建立。 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初步理顺,环境建设日益优化。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日益重视,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了全市信息化组织协调机制,信息化合力正在显现;强化正版软件的推广使用,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工作不断步入规范,信息系统运行质量逐步提高。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推进取得重大突破,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也不够广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滞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工作还需要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一系列重大决定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开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前进动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对信息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形势下,信息化的重心正在发生转移,一方面,需要下大力气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另一方面,更需要关注并高度重视信息化带来的知识与技术扩散,着眼于通过信息、知识和技术带来的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电子商务引领营销、物流和服务方式的变革。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九江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创造环境,鼓励竞争,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信息服务业,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引导电子商务,以信息化促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推进城市大建设,全力构筑“数字九江”,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做出贡献。 (二)发展思路 九江市信息化建设确定“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经过努力,实现“数字九江”的目标;树立两个意识。树立服务意识,信息化要为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树立信息化推进意识,对全市信息化建设引导、推进和合作;壮大三个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信息服务业;实施“四个一工程”。构筑一个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网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办好一个总站,在办好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九江网”的同时,建设全市政务网站群,引导商业网站建设;建成一批系统,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启动和完善国家“金”字号工程及相关数据库建设;造就一支队伍,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层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