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字号
【发布日期】 2006-10-31
【实施日期】 2006-10-3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月三十一日

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前  言

 

  “十五”时期是昭通旅游业稳步启动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凝聚全社会力量,尽管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也取得了游客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比“九五”超一番的成绩。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昭通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昭通旅游业新跨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昭通重要产业的关键时期,《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全市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的战略任务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省委、省政府发起了实施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行动号角,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未雨绸缪,着眼于未来昭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实际,立足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正当其时地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构建昭通文化旅游重点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对于我市旅游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构建昭通文化旅游重点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完成旅游经济强市、强省的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规划》的编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把旅游业建成为昭通重要产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深入调研分析我市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产业基础、发展形势,依据《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各县区旅游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凝聚了全市旅游行业的智慧,是今后五年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蓝图。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全市旅游行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为落实《规划》提出的任务、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而努力,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昭通市“十五”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我市旅游业重点开展了旅游规划编制、景点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活动。先后完成了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和昭阳、彝良、威信、水富、大关、鲁甸等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及铜锣坝、小草坝等部分景区(点)详规。在景区建设上,除水富县建成了西部大峡谷温泉、现在又启动搬迁扩建外,大关县完成由县城至黄连河景区的公路改造,黄连河景区国债建设项目2005年内基本竣工;水富县铜锣坝森林公园国债项目已经立项并全面启动建设;盐津县豆沙关景区新修了豆沙关至公路干线的梯步人行便道,完成了旅游厕所、观景台、标志性建筑牌楼等。昭阳区引资改造大龙洞公园,工程分三期完成,现一期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威信扎西红色旅游被国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启动项目开发的各项目前期工作。“十五”期间我市认真抓好旅游宣传促销,组织参与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同时办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昭通分会场。2002年以来我们在水富、大关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次分会场活动。联合烟厂等企业,认真做好昆明机场“昭通厅”的展示和户外广告宣传,积极协调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搞好旅游宣传,为树立昭通旅游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水富西部大峡谷温泉、大关黄连河、威信红色旅游、昭阳区大山包、盐津豆沙关和彝良小草坝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内有国家AA级景区两处,二星级以上宾馆5家,国内旅行社4家,另有多家宾馆、饭店正申请评星。

  “十五”期间,昭通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05年与2000年比较,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由2.45 % 上升到2005年的2.79 %。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从“九五”期末的143人次增加到“十五”期末的231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2.15万美元增加到8.58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0.1 %和31.9 %;接待国内游客从100.36万人次增加到197.9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2.610亿元增加到4.6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5 % 和12.4% ;旅游总收入从2.612亿元增加到4.702亿元,年均增长12.5 % 。2001-2004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24.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407亿元,比1997-2000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19.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55亿元分别增长14.3%和9.0%(见附表1-2)。

  (二)“十五”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方财力薄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旅游发展资金仅20万元,2005年增至25万元。这对于一个旅游业刚刚起步、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地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内外部交通条件较差。作为昭通市交通大动脉的昆水线待(补)新(民)段和水(富)麻(柳湾)段正处于建设中,市内大部分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晴通雨阻,严重地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景区(点)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旅游起步较晚,大部分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具备接待游客的基本条件。

  ——景区(点)知名度不高。市内一些品位较高的景区(点),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没有进行宣传或宣传力度不够,尚不为外界所了解。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在所接待游客中,海外游客还不到总游客数量的0.01%,国内游客中,本市及四川等周边省市游客占绝大部分,远程游客较少。

  ——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目前,全市11个县区仅有6个县、区成立旅游管理机构,5个县的旅游管理职能挂靠其它部门。市、县区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匮乏的情况。

  (三)“十一五”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1、昭通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机遇。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将为旅游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成为推动我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加快旅游发展,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 “全省旅游业要实现第二次创业”,并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

  ——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重要产业来发展,并决定市级财政从2006年起每年将拿出300万元资金用于旅游产业发展。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昭通境内实施的大工程、大项目、大投入将有效促进昭通旅游经济的发展。

  ——随着昆水公路的全线贯通,昭通的可进入性将大大增强,西南腹地、三省通衢的区位和独特的生态、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使昭通连接滇川旅游圈的地位日益凸现。

  ——四川打造川南旅游为昭通加快发展创造了宝贵机遇,有利于充分发挥昭通固有的区位优势推进旅游发展。

  2、昭通“十一五”旅游发展的优势。

  2.1旅游资源比较优势。

  昭通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齐全,全市共有367个旅游资源点,在全国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74种中,昭通市就有58种。在自然旅游资源类型中,以水域风光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瀑布旅游资源优势最为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以红色旅游为主体,古迹建筑类特别是古驿道、摩崖字画、僰人悬棺、革命纪念地,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品位极高,开发前景广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我市以昭阳区为代表的广大区域内拥有凉爽的夏秋季节气候,具备面向川渝、打造避暑休闲胜地的绝佳优势和潜力。

  2.2旅游区位战略优势。

  昭通素有“鸡鸣三省、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誉,历史上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云南与中原联系的最早地区,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道。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南距昆明市390公里,东距贵阳市449公里,北距成都市533公里,东北距重庆市528公里。水富距四川省宜宾市仅33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市360公里,距重庆市310公里。213国道、内昆铁路使昭通成为云南连接四川、重庆等地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居于重要的枢纽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

  2.3政府主导发展优势。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基本建成云南旅游支柱的基础上,及时作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制订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人大通过了《云南省旅游条例》、省政府下发了《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明确提出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开发”的旅游发展战略,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制定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旅游建设的投入。2005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云南旅游要实现“二次创业”,要加大全省六大旅游片区的开发力度,昭通作为其中的滇东北片区旅游,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出台了《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统一加快旅游发展的思想认识,强化和充实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落实了资金投入保障,为切实推进昭通旅游经济强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组织保障,为加快昭通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各地加快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上下形成了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态势。

  2.4广泛参与的社会优势。

  全市通过加大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力度,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开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