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
【字体:
【发布部门】 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闽政[2006]36号
【发布日期】 2006-11-07
【实施日期】 2006-11-07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完成“十一五”我省节能目标任务,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节能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决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通过加强能源科学管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等多项措施,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94吨标准煤,低于全国122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以较低的能源消耗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世纪头二十年,我省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加快发展阶段,能源形势严峻。
  (一)节能是确保我省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我省是能源匮乏省份,无油、无天然气,少煤,常规能源短缺,一次能源自给率约为40%,能源对外依存度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省将长期面临能源消费量大、自给率低的不利局面。大力节约能源是解决我省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保障我省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二)节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随着沿海临港重化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耗总量将持续增长,能源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将更加凸显。预计到2010年,全省能源总需求将超过8000万吨标煤,如继续延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供应将难以为继。同时,我省的能源利用率偏低,部分工业产品能源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难循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根本改变,仍然存在能源浪费现象,不合理的能源消耗也加大了我省环境的压力。因此,大力加强节能降耗,是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保证我省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节能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周边省市经济快速发展,我省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我省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对我省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较大,特别是冶金、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钢铁行业超过25%,石化约40%,建材约50%,化肥约70%。能源利用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只有大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走内涵发展道路,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节能工作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近几年,由于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上升,能源消耗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节能工作面临更大压力,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节能工作,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促进能源节约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节能工作联动格局,建立具有福建特色节能型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节能工作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原则,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全面推进节能工作。
  (二)目标任务
  到2010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16%,为079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为34%。到“十一五”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节能法规与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完善,节能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全社会节能意识显著增强,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
  三、抓好节能重点领域
  (一)强化工业节能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