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筑府办发〔2006〕136号
【发布日期】 2006-11-08
【实施日期】 2006-11-0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的通知
筑府办发〔2006〕136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八日

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
 

  为进一步改善全市残疾人状况,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依据《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贵州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的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和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任务
  《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实施五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人道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党政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助残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为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正在起步,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舆论氛围;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得到加强,2001年颁布实施《贵阳市残疾人保障规定》,各区、市、县和有关部门分别结合本部门和当地实际制定了对残疾人的具体优惠扶持政策,各级人大、政协加强执法检查和调研,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保障法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十五”期间,中残联、建设部等部门授予贵阳市“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市残联被司法部、中国残联评为“全国残疾人依法维权先进集体”,被国务院残工委、中国残联评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二)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和改善残疾人生活,积极为残疾人服务,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市、县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及开阳、修文两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开通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立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和烹调技术培训基地。各区、市、县落实专项经费,为残联配备交通、通讯等设备,进一步改善基层残联的办公条件,增强了服务能力。残疾人组织全面建立,县、乡两级残联组织进一步加强,社区和村普遍建立了残协,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各级残联、残协及专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残疾人,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
  (三)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2016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26000余件;依托各定点医院,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2600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不断完善九年制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及随班就读点,进一步巩固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近90%的特教教师受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特教专业培训,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2030人,盲、聋、弱智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1%;9200名残疾人接受职业培训,其中经保健按摩培训合格的盲人100%实现就业,成功举办贵阳市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了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多渠道新增残疾人就业3883名,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采取小额信贷、实物赊放和开发扶贫项目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帮、包、带、扶”活动,以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脱贫,贫困户“低保”覆盖率达100%,10000余户贫困残疾人改善了住房条件,65000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特殊艺术和残疾人体育取得显著成就,成立全省首家残疾人艺术团,各区、市、县相继成立残疾人体育协会,组建市残疾人羽毛球队,举办两届(第五届、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一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一届贵阳市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演员在全省和全国的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共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9个,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的一系列赛事中,共取得17块金牌、26块银牌、19块铜牌,超(破)6项世界纪录及全国纪录的好成绩,贵阳市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1998——2002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广大残疾人以珍惜人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志在奉献的高尚情怀,锐意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贵阳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摆脱了贫困,其中一部分实现了勤劳致富。在各行各业不断涌现残疾人的优秀代表。
  残疾人事业在“十五”期间的全面发展,有效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生活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发展残疾人事业,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努力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缩小残疾人在基本需求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按照本规划的总目标和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切实做好残疾人工作。
  总目标
  ——残疾人生活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使可以扶持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2000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
  ——逐步扩大贫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生活水平。
  ——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