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平安徐州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平安徐州建设质效,推进平安徐州建设向纵深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新一轮平安江苏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21号),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8月开始在全市开展新一轮平安徐州建设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新一轮平安徐州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构建和谐徐州、实现“两个率先”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组织政法、综治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严格落实责任制为抓手,以基层平安地区和平安单位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建设一个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徐州”,确保我市进入省综治工作先进和江苏省平安市行列,争取进入全国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工作先进行列。 2、奋斗目标:在三年平安徐州建设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全市所有县(市)区和90%以上的镇(街道)达到新的“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区和社会治安安全镇(街道)”的阶段性创建标准,确保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在苏北地区领先。具体工作绩效做到“9个位居苏北地区前列”、“8个较低水平”和“7个不发生”。 “9个位居苏北地区前列”是: (1)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工作位居苏北地区前列,对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2)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位居苏北地区前列,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健全,运作规范,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位居苏北地区前列,全面建成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技防为重点、人防为基础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 (4)打击刑事犯罪以及刑事案件侦破工作位居苏北地区前列,破案攻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5)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以及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位居苏北地区前列,经济犯罪大要案件得到及时查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整治; (6)公共场所、企业和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位居苏北地区前列,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社会治安秩序良好,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位居苏北地区前列,基层政法综治组织网络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有序,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落实,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到位; (8)公共安全监管工作位居苏北地区前列,火灾、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9)公众安全感位居苏北地区前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保持在93%以上。 “8个较低水平”是: (1)重大群体性事件数量在苏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2)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杀人案件万人发案率在苏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3)进京赴宁集访、邪教组织人员进京赴宁滋事或公开聚集案件数量在苏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4)杀人、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放火、绑架劫持、强奸、重伤害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安全案件万人发案率在苏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5)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等可防性侵财案件万人发案率在苏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6)现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数量在苏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7)未成年人犯罪率、流动人口犯罪率、刑释解教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在苏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8)火灾、交通、安全生产等重特大事故数量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在苏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7个不发生”是: (1)不发生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 (2)不发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顽固分子聚集进京赴宁滋事案件; (3)不发生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资财损失的重特大刑事案件; (4)不发生在全省造成恶劣影响的涉黑涉恶团伙犯罪案件; (5)不发生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区域性治安混乱或突出治安问题; (6)不发生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群死群伤恶性治安事故; (7)不发生敏感时期、重大活动、重要目标和要害部位安全保卫工作重大事故。 二、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3、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进一步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组织网络建设,形成覆盖面广、反应灵敏、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坚持把情报信息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及时掌握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准确获取预警性、内幕性情报信息,把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粉碎在预谋阶段。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的蛊惑煽动活动,以及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等非法活动。决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势力形成组织,决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