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市政办发〔2006〕265号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工作“十一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12月12日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工作“十一五”规划 一、背景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依法防治,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通过全市特别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重大疾病防治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突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但是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给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第一,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地方病任务仍十分繁重。一些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还没有彻底消除,一些传染病死灰复燃,而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出现;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带来了交通发展、人口流动、生态环境的改变,势必造成区域性的疾病流行范围扩大,增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另外,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一些传染病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第二,由于人口动力学变化、人口老龄化发展,我市居民慢性退行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趋增多;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产生了空气、水源、噪声、化学性污染等环境、生态效应,也带来城市人口激增、密度增大、住房和交通拥挤、生活空间变小、工作竞争压力加剧等社会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由生物、环境、行为等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健康的生存环境质量问题,迫切要求疾病预防控制从过去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对个体防治疾病方式转向综合防治和群体干预方式,并注重对环境和人们行为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干预工作。第三,市场经济使卫生服务体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预防保健网由于投入不足,基层卫生人员待遇不落实,工作难于落到实处;加之农村卫生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不能适应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另外,部分农村居民卫生与健康意识较薄弱,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第四,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卫生资源配置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使城区的医疗资源拥有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符合全体公众利益的、具有更大社会效益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农村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发展缓慢。卫生补助政策不尽合理,一些应由个人承担的医疗服务由政府和集体包揽,而一些社会公益性的服务则向利用者集资或收费。原本不足的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应用。第五,疾病预防控制手段落后,应急反应和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先进的疾病诊断方法、预防控制措施得不到及时推广普及。器材设备陈旧简陋,信息滞后,监测处置手段落后,严重影响工作和及时准确发现、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