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安徽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 为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安徽能源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促进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尽快把安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能源产业发展回顾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原煤产量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产量由“九五”末的4790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7836万吨,居全国第十位,超出“十五”计划目标任务1836万吨。截至2005年底,全省拥有煤炭生产矿井298处,核定生产能力8634万吨。 电力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十五”期间,电力装机规模由2000年的872万千瓦,增加到2005年的1217万千瓦,是我省电力装机规模增长最快的时期。发电量由2000年的368亿千瓦时增加到2005年的648.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电力外送规模由2000年的28.7亿千瓦时,增加到2005年的66.73亿千瓦时,“十五”期间累计达411.8亿千瓦时,比“九五”时期增长4.72倍。电网建设进入大机组、大电网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管理,并向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更高目标迈进,现已形成贯穿南北、覆盖全省的输电网络。220千伏线路由2000年的4768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6198公里;500千伏线路由2000年的738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1132公里。 (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煤炭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洁净技术不断提升,选煤厂建设得到加强,精煤产量和销售量持续增加,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煤炭产品单一的局面。2005年,全省原煤入洗率达到55.93%。淘汰了一批生产能力落后的小煤矿,办矿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趋于好转。 水电等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水电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0.2%,上升到2005年的2.0%左右。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全面竣工,除黄山市外,全省16个城市相继开展了天然气利用工程规划与建设,合肥等6个城市居民用上了天然气。2005年全省用气量达到1.5亿立方米。 (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煤炭。相继建成投产了张集、祁东、张集二期等安全高效矿井,新增原煤生产能力1200万吨/年以上。开工建设了刘庄、丁集、顾桥、顾北、涡北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开工建设规模4000余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将相继建成投产。 电力。新增装机容量345万千瓦。合肥二电厂、安庆电厂、池州电厂和响洪甸抽蓄电站、港口湾水电站及淮北电厂扩建、淮南田家庵电厂扩建、宿东电厂扩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四)产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煤炭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取得较大突破,综采工作面产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了一批安全高效矿井、质量标准化矿井和现代化选煤厂。2005年全省重点煤矿原煤全员效率平均为3.23吨/工,比2000年提高了0.744吨/工;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72.2%和75%,比2000年分别提高29.96个百分点和9.38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和对外合作、煤层气开发试验研究等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引进一批国外先进的采煤、掘进、洗选、运输等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煤矿机械化装备技术水平。特别是国家瓦斯工程中心落户淮南,标志着安徽省煤矿瓦斯治理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电力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全省30万千瓦以上机组已达到17台,占总装机容量的53.1%。供电煤耗从2000年的每千瓦时375克标准煤降低到2005年的每千瓦时357克标准煤。城乡电网的供电损耗大幅降低,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明显提高。 (五)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 煤炭行业。淮南、淮北、皖北、国投新集4家重点煤炭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雷鸣科化、恒源煤电等公司股票成功发行上市。国有煤炭企业关闭破产工作顺利进行,全省关闭破产煤炭企业9个。 电力行业。实现“厂网分离”。一、二期农网改造顺利完成。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了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和省、市、县三级管理,乡镇及村级电力管理全部实行“三公开”、“四到户”。 (六)电价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7亿元。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电力需求,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有效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制定了全省新建电厂的电价标准,为创造公平竞价上网奠定了基础。 (七)节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十五”期间,组织了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和推广活动,在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行业组织实施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热电联产、水煤浆、干熄焦、余能回收利用、电机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重点工业企业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均不同程度下降,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00年的1.68吨标准煤降到2005年的1.36吨标准煤(按照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在城乡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十五”末,全省城乡居民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达171万平方米,每年可节能折合标煤14.5万吨。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35万口,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