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淄政发〔2006〕16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淄博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淄博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条件,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和《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任务,为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康复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全市共有4.5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000例;为459名低视力患者配用了助视器;培训175名低视力儿童家长;装配假肢147例;对352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培训聋儿家长412名;系统训练智残儿童339名;对1.28万名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监护;为残疾人发放辅助用具1.3万件。广泛开展了特需人群补碘和残疾预防工作。 (二)特殊教育持续发展。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了“三免一补”优惠政策,对考取大中专学校的残疾学生实施了资金扶持及奖励政策。全市已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2557人,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达到92%。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稳步推进。全市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从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共安置2.5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有7万残疾人在业。集中安置8175名残疾人,分散安置8124名残疾人。全面推行地税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特点,按照政府支持、残联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8200余名。 (四)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扶持贫困残疾人15000余名,使4000名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全市共落实康复扶贫贷款1000万元,扶持500多户贫困残疾人脱贫。自2004年起,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和安居工程,中央、省、市、县四级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为120户贫困残疾人解决了住房困难。积极探索和推动残疾人从业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全市建立残疾人从业扶贫开发基地10处,安置残疾人就业近200人,带动500多户残疾人家庭脱贫。 (五)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举办了三次全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举办第四届、第五届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并参加山东省评选和汇演,均取得较好成绩。举办第五届全市残疾人运动会,并组团参加第六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第五名。在2004年第十二届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我市残疾运动员取得一枚铜牌,为国家争了光。 (六)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及区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了残疾人专题节目,宣传了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典型,表彰了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成功组织了全国助残日活动,各区县、高新区普遍推行了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七)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区县、高新区残联理顺了工作关系,加强了干部培训工作,各级残联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市8个区县及高新区已建和在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6处。 全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残疾人贫困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市尚有3万余名残疾人未解决温饱,部分已脱贫的残疾人状况不稳定,返贫率高;残疾人事业基础性工作相对薄弱;残联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两提前、一率先”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实施重点工程,使3.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帮助可以扶持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含职业教育),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有就业需求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