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西宁市政务督查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青海省西宁市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字号
【发布日期】 2007-02-05
【实施日期】 2007-02-05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西宁市政务督查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根据市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市人大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2007年全市政务督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与和谐为主题,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解决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构建和谐西宁,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2007年西宁市政务督查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政务督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和领会骆玉林市长《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实质,明确督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强化各级领导责任意识、督查意识和抓落实意识,切实把督促检查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并确定一名领导具体分管督查工作。对涉及全局的大事、要事和落实难度大的工作任务,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协调。三是要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做好政务督查工作。有关地区和部门接到督办通知后,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办理,并按规定时限及时上报,若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办理时间的要及时说明原因和办理的进展情况。重大督查项目要做到一月一报或一事多报。四是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督查事项,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要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形成群策群力、齐抓落实的督查工作格局。五是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岗位责任制和督查工作考核制度。同时,保证督查工作人员、经费和办公设备的到位,以确保政务督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二月五日

2007年西宁市政务督查工作要点
 
 
  一、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新建肉牛养殖基地8个、奶源试点示范养殖基地7个,建设各类牲畜暖棚3000栋,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4%以上。
  3、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抓好北川渠、湟海渠等重点灌区改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解决4万人、3.5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搞好“一池三改”项目,年内建设沼气池6217座。完成372公里县乡公路建设和114个行政村的村道硬化。
  4、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由短期输出向长期输出转变,全年输出农村劳动力30万人次,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继续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解决43个村、8000户、3.6万人的温饱问题。
  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1、突出发展优势工业。切实抓好百万吨复合肥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积极发展藏毯、绒纺、民族服饰、建材等产业,抓好汇丰羊绒、雪舟三绒、藏羊地毯、鸿洲陶瓷等项目。搞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产运销衔接,加强生产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1%。
  2、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道路、供电、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综合配套能力。东川工业园区抓紧多晶硅、单晶硅、高精铝箔加工等项目实施进度;甘河工业园区抓好高纯硅铁、铝合金、铜铅锌、镍合金等项目建设;生物产业园区抓紧沙棘、明胶、变性淀粉、伊斯兰民族服饰等项目的建设和扩产;抓好北川工业带的规划建设和大华工业园产业提升工作。
  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年内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经营水平,加快产品开发,增强竞争能力。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1、围绕“中国夏都”品牌,加快旅游业发展。完成浦宁友好园、山陕会馆建设和文峰塔保护等项目;加快“浦宁之珠”观光塔、湟源明清老街改造等项目; 进一步完善塔尔寺、老爷山等重点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建国路酒店、邮苑宾馆等星级宾馆建设;做好城南温泉度假村、城北立体农业生态园和一批特色餐饮城(街)等项目建设。
  2、做好朝阳物流园区、水井巷和商业巷商务区、专业市场建设项目以及项目区内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3、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抓好周家泉、建国路等片区改造和19个改善城市景观项目建设;加快香格里拉城市花园、枫林绿洲等重点续建项目,开工建设和政家园、金盘小区等项目;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开发力度。
  四、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载体功能
  1、集中精力实施七大工程:①新城区开发建设工程;②海湖新区综合开发工程;③城南新区建设工程;④关闭市区自备水源配套工程;⑤公路建设工程;⑥投资2亿元完成中下南关街、南玉井巷道路改造等一批小城建项目和灯饰亮化工程;⑦加大城市规划完善城市载体功能。
  2、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完成造林2万亩,新建街头绿地30处,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关停48家粘土砖厂,抓好西川湿地、东郊生态湿地、湟水干流西宁城区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快鲁青公园、人民公园整合和儿童公园改造等工程。
  3、城市管理。加大市容环境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做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提高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监督考评机制、巡查监管机制。
  五、深化各项改革,抓好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改革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落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实现政务公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财政分级负担、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
  3、抓好财政和投融资改革。做好以国库集中支付、省管县试点、乡财县管乡用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区县城镇建设融资平台,降低融资成本,落实偿债责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引资平台,积极推介特色优势项目,加快从“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转变,从“笼统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继续承办和举办好“青洽会”、“藏毯展览会”等活动,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快培育藏毯、中藏药、特色农畜产品等新兴出口产品,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
  六、关注民生,促进和谐西宁建设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做好下岗失业人员、“4045”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救助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
  2、健全社会保障。推进高风险企业、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人群的参保。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谋职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的住房困难救助,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医疗救助制度,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
  3、完善公共服务。推进科技进步,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湟川中学西迁,扩大办学规模;完成4所薄弱学校改造和20所中小学危旧房改造;加大三县教育资源的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4、新型社区建设。继续实施好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七、其它督查工作
  1、市委、市政府200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工作。
  2、市委、市政府2007年为农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工作。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