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政府办公省人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十一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七年三月十五日 山西省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十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有序发展,全面推动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十五”扶贫开发成就及当前存在的困难 (一)主要成就 2001年实施《纲要》和《规划》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扶贫开发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以来,共实施了546个贫困村、26万人的“整村推进”计划;认定了74家扶贫培训基地,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33.6万人,转移就业23.7万人;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到1284家,带动农户47.13万户,吸纳劳动力就业19.58万人;移民21万人,新建移民村329个。累计建设基本农田417.48万亩,种草10.3万亩,养畜59万羊单位,整治沟坝滩地10890亩。 ——贫困人口数量继续下降,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01年到2004年,全省57个贫困县贫困人口数量由437万人减少到332万人。其中,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82万人减少到122万人,减少了60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由255万人减少到210万人,减少了45万人。全省贫困人口在农村人口中的比例由18%下降到14%,下降了4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全省57个贫困县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38元增加到1775.3元,增加了638.3元,增幅5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2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截至2004年,全省57个贫困县新建学校1867所,建筑面积达157.72万平方米,改造学校3389所,改造面积达140.86万平方米;新建卫生所365个,面积23375平方米,改造卫生所2376个,面积77385平方米;累计修建干线公路4323.27公里,修建乡村公路19982.79公里;建成旱井38739眼,旱池3586个,其他水利工程9307处,解决了257.08万人、44.3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行政村数分别占到贫困地区行政村总数的97.08%、71.99%、71.56%。 (二)当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目前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还有120多万人,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彻底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另外一方面,初步解决温饱问题但得不到巩固的低收入贫困人口,还有200多万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往往出现返贫现象。2001年-2004年全省返贫人数分别达50万、50万、75万、50万。贫困地区农民与全省农民的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2002年、2003年、2004年57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分别为689元、683元、754元。3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3年来差距分别为933.2元、970.7元、1048.7元,呈逐年扩大趋势。 2.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与扶贫开发的艰巨任务不相适应。扶贫资金的投入虽然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小,总体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与扶贫投入增长幅度不相适应。2004年我省财政收入增长157亿元,但扶贫资金只新增300多万元。二是扶贫资金投入总量与扶贫开发实际需要不相适应。2004年,全省财政扶贫资金4亿多元(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分配到具体项目后缺口很大。以“整村推进”项目为例,每年投入资金仅为1亿元,按这个投入力度,一年只能使10万贫困人口受益。截至目前全省还有120多万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要实现到2010年全省基本解决温饱目标,每年就需要使2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资金缺口达1亿元。 3.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更为恶劣。全省57个贫困县中的48个县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煤、铁、铝等矿产资源,但开发商并未给当地农民多少补偿。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没有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而且由于被大量开采甚至私挖滥采,给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对当地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情况表明,新阶段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既要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有足够估计,又要树立坚定信念。 二、“十一五”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十一五”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扶贫移民等四项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继续加大扶贫开发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支持山区、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项目,积极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原则,辅之以救济救助式扶贫。坚持紧紧瞄准贫困群体,让贫困群体受益的原则。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原则。明确扶贫工作既要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又要帮扶低收入贫困人口稳定增加收入,实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