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省城建行业(风景区)推进的重点工作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安徽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建设部城建司建城综函〔2007〕21号
【发布日期】 2007-03-19
【实施日期】 2007-03-19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省城建行业(风景区)推进的重点工作的通知
 
 
各市建委,有关市容局,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淮南市公用局、宿州市城管局、合肥市园林局:
  为贯彻全国和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07年全省城建行业(风景区)工作,参照《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07年工作要点》,我们制订了《2007年全省城建行业(风景区)推进的重点工作》,现一并印发你们,供工作中参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2007年全省城建行业(风景区)推进的重点工作

  2007年,城建(风景办)总体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的两轮驱动,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夯实基础。在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下,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为重点,积极应对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认真做好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成果。推进的重点工作是:
  一、全力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全省全年力争完成城建投资250亿元以上,增幅25%以上,建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展自有积累、市场募集、公共财政等多元化资金供给渠道。优化投资结构,将资金重点投向市政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着力抓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市政公用事业
  1、继续重视城市道路网结构的完善建设。加强城市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骨干路网,形成主、次干道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的路网布局,并注重与城市出入口、高速公路和城市新区等区域性交通节点的衔接。建设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城市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合肥市金寨路高架桥、徽州大道和BRT系统(大运量快速公交)等。以“文明交通、和谐交通、绿色交通”为主题,深入实施“畅通工程”。
  2、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各项经济技术政策,开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相关课题研究。发挥合肥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带动作用,召开公交优先现场(经验)推介会。认真组织好我省“公共交通周”(每年9月16日至22日)和“无车日”(每年9月22日)活动。坚持低票价政策,真正体现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提高城镇供水保障水平,保持城市供水能力的提高。继续加快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新增城镇供水能力20万m3/日,完成供水建设投资6亿元。
  4、扩大天然气覆盖范围和使用领域。推广和普及天然气在空调、公共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和发展燃油、燃煤锅炉改烧天然气项目,积极推动阜阳、淮北、宿州天然气工程建设。新增民用天然气用户10万户,提高民用天然气用户的比例。做好安庆、池州、宣城等我省“川气东送”沿线城市天然气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合肥市列入“川气东送”支线项目建设计划。
  5、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以便民利民、为百姓排忧解难和谋福祉为宗旨,把涉及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身边小事,如城市沟、塘、河、渠、湖等水环境的治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小街小巷和危旧小区的整治改造,公厕建设、垃圾清运、公用事业温馨服务等,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着力点之一,更加扎实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6、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城市排水许可制度。围绕提高“四率”(开工率、投入率、运行负荷率、收费率),加快以淮河和巢湖流域为重点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优化完善城市排水管网。马鞍山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天长市、蒙城县、肥东县、固镇县污水处理厂建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m3/日以上。继续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宣城市、六安市、宿州市垃圾处理厂建成。加快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品位。开展节水、绿色照明等节能宣传和示范工程建设,推动节约型市政公用事业发展。
  三、扎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
  将数字城管作为创新举措,拓展效能建设新内容。采取分步试点、积极引导、逐步全面展开的形式,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政府管理资源的整合,实现城市管理工作重心前移。拟对试点城市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积极争取合肥市、淮北市和黄山市等城市列入建设部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率先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平台,取得经验,逐步推广。适时召开全省城建管理工作会议。
  四、努力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督促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有关供水、燃气、桥梁等市政公用事业应急预案和各市政公用企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处理的各项资源,提高市政公用事业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建立流域供水企业协作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水源监测数据、水处理和水质检测技术资源共享,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的快速反应能力。抓好市政工程质量、以燃气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行业稳定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夯实安全监管的基础,形成合力,有效应对各类事故,确保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五、大力推动区域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市供水、天然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的区域资源共享、城乡统筹建设,实现经营的集约化、高效能。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和专业投资商名录,整合生产、技术、管理资源,扶持合肥等市供水、公交等一批产值亿元以上、专业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公用企业和一批市场信誉较好的市政、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市政公用行业品牌。总结“三辐射、一集中”服务(即自来水、公交、燃气向周边乡镇辐射,生活垃圾收集集中处置)的成功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重点推动供水供应、公共交通、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向周边城镇和农村延伸。
  六、继续巩固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领先地位
  加大宣传和贯彻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巩固风景名胜资源大省地位,实现风景名胜资源强省目标,各项规划、管理和保护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完成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审查和报批工作,启动 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67个游览景区的详规编制和审查。迎接建设部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的全面考核和验收,综合治理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七、继续加快城市建设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进度
  修订《安徽省城市建设专业规划编制导则》,出台《安徽省城市照明专业规划编制纲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继续加快城市道路、公交、供水、排水、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燃气等城市建设专业规划的编制和修订。拟从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采取政策倾斜,激励各地加快城市建设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进度,体现专业规划的前瞻性、权威性和科学指导性。比如:公交燃油补贴资金,优先安排已经编制完成公交专业规划的城市,并适度倾斜。
  八、继续加快建立城建行业正向激励机制
  坚持科学发展,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体现我省城建领域正确的政绩观。制定具体考核指标,对各市城建工作成效进行排名、排序。通过有效的激励,科学的评价,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组织开展首批安徽省人居环境奖和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拟开展全省公交优先贡献奖、城市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先进单位的评选;继续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和园林式单位的命名和表彰。积极开展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人居范例奖活动,指导和支持淮南、铜陵、池州等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人居范例奖工作。
  九、继续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
  以引进市场机制和先进理念为导向,继续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强政府在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公用事业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积累和能力。制订《规范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公用事业市场准入、过程监管和市场退出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和细则,闭合管理规程,为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十、夯实各项城建管理基础性工作
  今年是全省建设事业发展的“夯实基础年”,要按照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补充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项目库,通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和程序,制定城市二次供水等技术标准。充分发挥好各专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做好有关数据信息的采集汇总工作。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协助有关处室建立城建统计数据快报分析制度,对各市按季度报送的本地城建统计数据,及时加以分析、汇总和反馈,准确把握全省城建领域发展态势。注重运用统计指标和数据分析,加强城建领域发展与全省各级各类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关联度分析。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