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7年市政府教育实事项目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有关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07年市政府教育实事项目之一的“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项目,现就项目建设目标、进度、相关配套工作及措施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通过完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 二、建设目标 (一)实施对象:列入2007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之一的“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学校是指:本市10个郊区(县)镇(乡)政府所辖(不包括街道和区县政府所在镇)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见附件1)。 (二)建设内容: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基于信息平台辅助教与学的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本次实事项目的主要改造内容为:改善学校网络运行环境;为专任教师增配多媒体计算机,使每一位专任教师拥有一台教学用计算机;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到学校所有集中教学的场所,以满足各学科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为确保本项目年内顺利完成,我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2007年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见附件2),供你们在实施过程中参照执行。各区县可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列入需要同步改造的学校和配套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本市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环境明显改善,师生的信息素养有效提高。 三、项目进度 为确保实事项目按质按量完成,要求项目实施进度为: 一季度:实地调研,摸清家底; 二季度:制订标准,细化项目目标和实施计划; 三季度:利用暑期全面展开实施工作,基本完成设施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调试; 四季度:全面完成项目建设,接受市政府实事项目的验收和评议。 四、配套工作 1.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在设施设备配备的同时,各区县要组织一系列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例如,组织农村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提升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和应用水平;开展一定学时的农村中小学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组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水平。请参照2007年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教师培训方案(见附件3)。 2.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配合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市区教研部门要大力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订各学科多媒体设备使用指南或提供应用案例,出版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集,推进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校际及区际互动教学与研究。 3.积极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将农村中小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二期课改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用课件、素材、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数字期刊库的信息服务,相关教育教学专家讲座等)通过光盘、网络等方式提供给学校,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化环境设施和设备。同时,加强网络资源(库)、学科电子音像教材的建设,以满足各学科的教学需求。 4.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研究的力度,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益。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采取点和面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农村中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能。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建立实事工程市区分级管理,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市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宏观规划,确定项目实施的范围和内容、审定建设标准、项目执行监管和评比表彰及奖励。我委已建立了由委分管主任牵头,基教、财务、人事、信息、装备及教研等部门组成的定期研究推进实事项目的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向市政府重大办汇报工程进度。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是推进本项实事工程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定责任人、责任部门和联系人,并于6月10日之前将《2007年市政府教育实事项目工作联系单》(见附件4)报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各区县联系人负责在每月3日前将本区县《2007年市政府教育实事项目每月进度表》(见附件5)报市教委基教处。各相关学校校长要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在学校信息化应用项目上制定各项具体的推进措施,并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确立相应的制度。 2.规范操作、完善制度。各区县在确定项目单位和项目内容后,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标法》等法律法规,会同当地政府采购部门做好项目招标工作,严把设备质量关,确保为学校购置优质安全的信息化设施设备。 3.拓宽经费筹集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市教委在市级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为确保项目实施和顺利完成,各区县要会同乡镇积极筹措经费,排定工作计划并加快实施。在项目完成后,市教委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对在开展此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做好资料积累,加强长效管理。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要认真做好实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照片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项目完成后汇编成册。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与有效应用纳入到学校的常态管理,定期检查和指导,及时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00七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件: 1.2007年列入市府教育实事项目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浦东新区80所 高桥西校 五三中学 绿川学校 新城小学 华高小学 杨园中学 高东中学 东港小学 顾路小学 高行小学 顾路中学 侨光中学 合庆小学 庆华小学 三林小学 育人中学 三林东校 高东小学 联丰小学 北蔡小学 六团中学 合庆中学 王港小学 教育附小 御桥小学 东林中学 育民中学 凌桥小学 施湾小学 绿晨小学 华夏西校 龚路中学 实验小学 保税区小学 育童小学 施湾中学 川中北校 新时代小学 龚路小学 莲溪小学 王港中学 陆行中学 晨阳小学 园西小学 唐镇小学 唐镇中学 新陆中学 明达小学 张桥小学 蔡路逸夫 黄楼中学 高行中学 杨思镇小学 金桥小学 张江小学 凌桥中学 东沟中学 大桥小学 三桥小学 张江高科小学 蔡路中学 张江中学 黄楼小学 江镇小学 孙桥小学 川中南校 孙桥中学 学前小学 六团小学 雪英小学 杨思中学 北蔡中学 杨园小学 东沟小学 潼港小学 江镇中学 浦东中学 高桥镇小学 高南小学 观澜小学 嘉定区38所 方泰中学 戬浜学校 南翔中学 紫荆小学 迎园小学 江桥中学 朱桥学校 安亭中学 新成路小学 方泰小学 徐行中学 娄塘学校 真新小学 外冈中心校 望新小学 黄渡中学 苏民学校 安亭小学 叶城小学 封浜小学 工读学校 华亭学校 实验小学 马陆小学 同济黄渡小学 南苑中学 封浜中学 曹王小学 南翔小学 清水路小学 马陆育才 外冈中学 南苑小学 徐行小学 迎园中学 丰庄中学 绿地小学 江桥小学 闵行区41所 世博中学 浦江三中 吴泾中学 吴泾三小 罗阳小学 浦江一中 罗阳中学 华漕中学 景东小学 吴泾小学 北桥中学 颛桥中学 世博小学 曹行小学 蔷薇小学 浦江二中 强恕学校 颛桥小学 黎明小学 梅陇分校 梅陇中学 高兴学校 梅陇小学 浦江一小 明强分校 友爱中学 诸翟学校 七宝实小 浦江二小 七宝二中 明星学校 明强小学 浦江三小 上虹中学 纪王学校 田园小学 北桥小学 曹行中学 市西实验 虹桥小学 华漕小学 宝山区58所 罗店中学 罗泾中学 罗阳小学 杨泰小学 宝虹小学 罗南中学 顾村中学 罗店中心校 月浦新村小学 江湾中心校 光明中学 刘行中学 罗南中心校 月浦新村二小 高境二小 上大附中学校 共富实验学校 大场镇小学 月浦新村三小 高境三小 行知实验中学 高境一中 大场中心校 乐业小学 庙行中心校 大场中学 高境三中 大华小学 石洞口小学 通河四小 大华中学 高境四中 大华二小 盛桥中心校 虎林三小 存瑞中学 泗塘二中 行知小学 罗泾中心校 淞南中心校 杨行中学 长江二中 祁连镇中心校 顾村中心校 淞南二小 天馨学校 吴淞二中 祁连二小 泰和新城小学 长江路小学 月浦中学 盛桥中学 杨行中心校 共富新村小学 宝钢三中 月浦实验学校 杨行镇二小 菊泉学校 松江区29所 九亭中学 古松学校 佘山学校 洞泾学校 新浜小学 叶榭中学 泖港学校 张泽学校 松江四中 九亭小学 新浜中学 大港学校 五厍学校 新桥中学 泗泾小学 九亭学校 车墩学校 天马山学校 新桥小学 泗联小学 仓桥学校 李塔汇学校 小昆山学校 叶榭小学 辅读学校 三新学校 华阳桥学校 中山永丰学校 茸北小学 青浦区32所 练塘二中 凤溪中学 毓华学校 佳信小学 蒸淀小学 珠溪中学 沈巷中学 崧泽学校 商榻小学 香花桥小学 徐泾中学 赵屯中学 徐泾小学 凤溪小学 唯实小学 商榻中学 重固中学 华新小学 沈巷小学 金泽小学 金泽中学 蒸淀中学 朱镇小学 重固小学 华新中学 西岑中学 颜安小学 赵屯小学 白鹤中学 大盈学校 白鹤小学 淀山湖小学 南汇区44所 横沔初中 六灶中学 彭镇学校 周浦镇二小 康桥二小 八一中学 老港中学 黄路学校 周浦镇三小 石笋中心校 坦直初中 吴迅中学 育才学校 坦直中心校 祝桥中心校 石笋中学 泥城中学 芦潮港学校 向阳中心校 新场镇小学 进修学院附中 航头学校 万祥学校 书院镇中心校 盐仓中心校 澧溪初中 今日学校 东海学校 大团镇小学 六灶中心校 新港中学 三灶学校 三墩学校 泥城中心校 老港中心校 大团初中 光明学校 下沙学校 周浦澧溪小学 新港中心校 书院中学 宣桥学校 周浦镇小学 康桥一小 金山区32所 山阳中学 西林中学 枫泾中学 第一实验小学 朱泾二小 亭新中学 漕泾中学 金卫中学 兴塔小学 朱行小学 罗星中学 兴塔中学 山阳小学 钱圩小学 松隐小学 廊下中学 张堰二中 张堰小学 朱泾小学 辅读学校 松隐中学 朱行中学 枫泾小学 漕泾小学 钱圩中学 干巷学校 亭林小学 吕巷小学 吕巷中学 新农学校 廊下小学 金卫小学 奉贤区34所 四团中学 邬桥学校 泰日学校 肖塘中学 西渡小学 奉城二中 钱桥学校 星火学校 江海一小 奉城二小 洪庙中学 柘林学校 新寺学校 青村小学 肖塘小学 青村中学 平安学校 光明学校 头桥小学 塘外小学 塘外中学 金汇学校 西渡学校 洪庙小学 海湾小学 头桥中学 庄行学校 齐贤学校 四团小学 奉城一小 邵厂学校 胡桥学校 五四学校 江海三小 崇明县60所 海桥中学 三烈中学 横沙中学 大同小学 五滧小学 三星中学 新光中学 培成学校 东华小学 向化小学 崇西中学 堡镇中学 绿华学校 新民小学 陈家镇小学 宏达中学 马桥中学 三乐学校 竖新小学 中兴镇小学 港西中学 登瀛中学 新村学校 利民小学 裕安小学 育林中学 合兴中学 海桥小学 竞存小学 培林学校 建设中学 向化中学 海洪小学 大新小学 长兴中心校 城东中学 大公中学 庙镇小学 港沿小学 横沙小学 大同中学 崇东中学 江口小学 北堡小学 元沙小学 大新中学 裕安中学 港西小学 堡镇二小 前卫小学 新河中学 长兴中学 港东小学 堡镇小学 平安小学 新民中学 长明中学 建设小学 合兴小学 明珠小学 2.2007年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 一、编制说明 为确保2007年市政府教育实事工程"完成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市教委在组织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标准,供各区县参照执行。 1、"完成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应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改善学校网络运行环境、增配教师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各学科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以确保农村中小学开展基于网络的各信息化应用项目的顺利实施。 2、本项目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各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现状,结合可预见的应用需求,配置设备时应考虑系统配置的稳定性、适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维护方便,并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能正常运行目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常用的应用软件;基本满足网络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和使用的外存空间,具有信息化应用的基本网络带宽条件和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2)学校网络带宽、网络质量和多媒体设备应能基本满足图像、音视频信息的即时传输、显示和交互功能。 (3)配置中不应选择被少数公司垄断的价格昂贵的部件或设备。 (4)配置硬件设备的同时,应同步考虑正版软件的购买与使用。 (5)为保障师生安全,计算机等信息化环境相关设备和配套外设都应安全接地,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防盗工作。 3、结合教学应用的需要和现行市场实际情况,本次实事项目中"为专任教师增配计算机"的基本技术要求为:CPU不低于64位, 基本多媒体功能、3D显卡、不低于1G的内存、不低于80G的硬盘、17英寸显示器、DVD光驱等基本设备配置及软驱、键盘、鼠标等必配外设,正版主流操作系统及相配套的应用软件。为即时有效获取网上信息,教师办公室应具备连接互联网的条件,并通过采取增加网络信息布点或其他合适的技术手段确保教师能随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4、列入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按实际上课班级数,闲置教室不列入),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其使用面积和基本设施应符合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相关要求,并具备适量网络接口,满足上网需求。多媒体设备的配备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校舍条件,师资状况,已有设备等)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配置方案,避免设施设备的重复投资。 5、配置多媒体设备的专用室应为使用频繁的功能教室,小学应包括音乐、美术、自然、计算机(多媒体)等专用教室;初中应包括音乐、美术、物理、化学、生物、劳技、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室。 6、为便于各区县制定采购方案,确保设备质量,本标准列出了各项目主要设备的基本技术指标,各区县可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予以完善和提高。 7、本标准中仅列入本项实事项目年内必须要完成的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相关指标,与本项目相配套的学校其他环境设施建设及原有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等工作应由各区县视"轻重缓急"纳入常态工作加以实施。 二、参考标准 2007年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
注:上述项目的配置内容与技术指标均指本次新增设备的配置要求 多媒体投影显示装置配置参考方案一
多媒体投影显示装置配置参考方案二
多媒体投影显示装置配置参考方案三
3.2007年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教师培训方案 为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7年市政府教育实事项目的实施意见"中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在配备设施设备的同时,根据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和技术人员,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校长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规划、管理和应用水平;促进技术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设施设备管理科学、规范,提高技术人员对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培训对象 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长、在编在岗的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上述对象中,十一五期间将陆续退休的人员可以不参加本项目培训)。 三、培训内容和课时 教师培训选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并经专家组审查通过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教材,根据本项目的实施情况,先完成前四个模块24课时的培训。今后将继续后四个模块的培训,以完成整个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前四个模块内容: 模块1 走进培训项目 模块2 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 模块3 规划主题单元 模块4 设计研究性学习 四、培训时间 1、校长培训 2008年 2、教师培训 2007年下半年 3、信息技术人员培训 2008年 校长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将选择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育技术培训教材。但目前这两类人员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尚未完成,所以,校长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将在2008年实施。 五、考核与学分 根据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完成培训的教师,将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经考试合格者将颁发证书,并获得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 六、组织管理 本次培训在市教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工作办公室负责计划、组织和实施,上海市远程教育集团负责培训管理及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支持和保障,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负责联络和协调,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负责考务组织与实施。 本项目相关的区县培训工作,在区县教育局领导下,由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负责本区县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培训的各项工作。 七、培训经费 市级层面的培训和相应的管理经费由上海市教委拨出专款,区县层面的培训经费由区县教育局拨出专款。 八、实施进度
4.2007年市政府教育实事项目工作联系单 区县教育局:(盖章)
请于2007年6月10日前将此反馈表传真至教委基础教育处 (联系人:龚柳 联系电话:23116706,传真:23116699) 5.200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每月进度表 上报日期:
注:各区县联系人负责在每月3日前向市教委基教处填报 (联系人:龚柳 联系电话:23116706,传真:23116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