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档案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肇府办[2007]9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档案局反映。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档案工作的意见 肇庆市档案局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市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的档案工作,提高全市档案工作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建设和谐肇庆服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紧紧围绕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化管理,创新服务,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和谐肇庆作出积极贡献。 二、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档案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为全局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事业,是一项保存历史、服务现实、着眼未来的崇高事业。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档案工作人员和职责,加大投入,千方百计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充分有效地开展档案工作。同时,根据目前我市的档案工作已延伸到农村、社区甚至家庭的情况,各地应适时给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配置交通工具,并将档案馆年度档案保护经费、达标升级经费和档案信息化经费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为档案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切实加强基层档案业务建设,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已实现档案综合目标管理的单位,要及时做好各类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加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同步,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工作,促使档案工作上新台阶。还未实现档案综合目标管理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综合目标管理的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力度清理各类积存文件材料,规范整理,设置专门档案库房,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定期对照档案综合目标管理的要求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完成档案综合目标管理各项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企业档案是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是企业资产的依据和凭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档案工作体制,规范企业各类档案材料的归档工作,实现企业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资产与产权变动的国有企业,要按照国家关于《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以及省档案局与省财政厅、省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广东省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工作规程》等规定,及时做好档案处置有关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另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档案局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及我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引导民营企业做好档案工作,为做大做强我市民营企业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是对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进行监督、管理、验收、维护和改(扩)建等的重要依据,具有巨大的潜在效益和现实管理意义。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档案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并督促设计、承包、施工和监理等项目建设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做好项目日常各类文件材料的完整积累、规范整理归档和安全保管等工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项目建设有关主管部门联系,深入贯彻落实省档案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充分履行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认真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工作,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和系统,推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和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目前,我市1300多个村委会和170多个社区已全部完成“六有”建档工作任务,但不按时归档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各县(市、区)要帮助村委会和社区做好建档的巩固和提高工作,并进行定期督促、指导和检查,防止建档工作出现滑坡,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中的作用。 (五)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家庭建档工作。家庭建档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载体。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会、妇联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要切实加强对家庭建档工作的领导,印发有关资料,开展街头咨询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广泛发动和引导各个家庭建立档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服务。 四、加强档案部门设备设施建设,保障档案工作正常开展 (一)加快我市档案馆舍建设。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档案馆大部分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馆库面积狭小,各种功能用房稀缺,严重束缚了服务功能的拓展;设备设施简陋,档案保管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保管;防火、防光、防盗、防潮、防高温、防虫、防尘、防有毒气体等“八防”措施难以全面有效落实;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广东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广东省档案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地)、县级国家档案馆目标管理考核标准〉的通知》(粤档发[2005]55号)要求,山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国家档案馆建筑面积不少于6000平方米,县(市)档案馆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市辖区档案馆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目前,我市除端州区档案馆和鼎湖区档案馆的设备设施配置均远远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各级政府要将档案馆舍建设(包括新建、改建)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做好档案馆建设的立项报建等有关工作,力争五年内我市档案馆建设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 (二)抓好有关档案馆达标升级工作。要按照市政府提出我市在200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今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的要求,2007年肇庆市档案馆要达到省特级档案馆,端州区、鼎湖区和四会市档案馆要达到省一级档案馆。2007年有达标任务的档案馆要积极争取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想方设法解决达标工作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加快各项工作进程,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达标任务。其他档案馆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达标工作,争取两年内我市所有档案馆都达到省一级以上档案馆。 五、切实加强依法治档,进一步拓展档案服务功能 一是要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依法做好档案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广东省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将档案执法与日常的业务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档案执法检查经常化、制度化,确保我市档案事业健康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依法将反映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资料收集进馆。三是进一步加强当地特色档案(名胜、名优特产品等)和名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四是努力将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档案馆。五是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加强现行文件的接收、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六是要加大档案开放利用的力度,在做好日常利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到期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并进一步加强档案编研工作,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编辑出版一些高质量的档案编研成果。七是完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消防等安全应急制度、档案数据备份制度和灾难恢复机制等,确保档案安全。 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电子文件已逐步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产生文件的主要形式,进而成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源头。凡有电子文件产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应归档电子文件的管理,并依法向同级档案馆移交,保证国家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各级档案局(馆)要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建立电子文件(档案)中心,实现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制定档案数字化计划,加快现行文件和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三是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网站建设,调整充实栏目内容,并通过档案信息网站提供已公开的现行文件目录及全文数据,使之成为社会大众及时、准确利用政务信息以及了解市情县情的重要平台。 七、强化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目前,我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普遍存在档案业务骨干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现象,如果再不注意培养,再过三、五年,将会出现后继乏人,我市的档案事业难以持续高效地发展,所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档案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是要有计划地培养,可采取选派人员进修、培训和深造等方法培养高层次人才;二是可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和保障制度,调动档案干部的积极性。要主动为档案干部排忧解难,增强档案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他们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为我市的档案事业培养接班人。广大档案干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