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凤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教育局《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九月三日 淮南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市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2006)54号)精神,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加快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保证“人人有学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人人都能上好学校”的小康社会教育目标,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面向”重要方针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抓好薄弱学校改造,切实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比较优越的义务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实现全市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各级政府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到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规划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目标。 (二)区域协调,治薄扶弱。各级政府要坚持“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教学研究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倾斜政策,采取合并、改造、重点帮扶等措施,加快区域内薄弱学校的改造,优先解决区域内教育不均衡现象。 (三)协调发展,分步实施。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将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改造上,还要开发与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要本着“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注意内涵,创建特色。各级政府要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充分调动薄弱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创新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建设学校文化,力争每一所学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 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同类学校差距缩小、薄弱学校有较大发展、农村中小学实现达标、资源配置较为合理、择校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目标,基本解决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中小学择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建设问题。 四、工作措施 (一)认真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和新农村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不断满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要。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点规划,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进程。 (二)加快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要加大投入,加快各校的校舍、设施、设备建设进程,从2007年开始,市级财政拿出不低于240万元,县、区财政按不低于市级财政收入的50%予以配套,作为薄弱学校改造和农村学校达标建设资金,争取在2-3年内使薄弱学校在设施设备上有较大改善,实现农村中小学全部达标。 (三)严格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规范〉的通知》(教基(2007)5号)和《淮南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常规》要求,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评比,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细致梳理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办法,扎实推进。要下力气解决目前学校办学行为中最突出的问题,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城区规划,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合理划分每一所学校的学区及招生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矛盾较为突出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每一位辖区内适龄少年儿童享受《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权利。要坚决杜绝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行为。各有关学校要进行阳光分班操作,省、市特色学校要起带头作用。 (四)深化中小学干部制度改革,统筹区域人力资源。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面向教育系统和社会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中小学校校长。重点加强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和交流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 (五)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提高义务教育师资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倡导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深入推进支教工作,促进教师队伍良性循环。严格按照《淮南市中小学支教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支教工作,采取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支教,任职服务支教,挂职锻炼支教,对口结对支教等举措,切实保障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实现全市教育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七)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各县区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长效机制,确保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依法加强对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管,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用于中小学继续教育和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关心弱势群体,完善“两免一补”的资助体系,积极发展寄宿制学校,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八)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已经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县区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并围绕远程设备的运用开展系列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各级电教、教研部门要加强指导,努力开发本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城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继续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争取在2010年前,全市中小学都能上网,全市中小学校都能按教育部的规定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 五、工作责任 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解决所辖县区内择校问题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制定科学的监督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区人民政府和党政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督导评估工作。对各县区三年内解决择校问题的工作规划和目标,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要注重监督检查结果的使用,依据监督检查结果对有关部门和学校实施奖惩。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深刻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优质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部署,认真安排,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