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缓解道路交通“两难”工作方案》的通知 (市委办发〔2007〕110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进一步推进缓解道路交通“两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9月12日 进一步推进缓解道路交通“两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缓解道路交通“两难”问题,推进道路工程建设,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和通畅,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完善市区道路交通规划 由市规划局牵头,针对杭州市区道路网、停车系统、非机动车交通、机动车交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加强交通专项规划工作。 (一)修编《杭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在编的《杭州市域总体规划》,组织修编《杭州市综合交通规划》。要求今年8月开展工作,2008年年底前完成报批稿审查。 (二)完善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 从城市布局结构、交通功能定位等方面,对城市主干道网进行整合,理顺“一主三副六组团”区域内路网骨架,对需进行规划调整的道路和节点提出规划改善方案,并对重要节点进行方案设计。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报批稿审查。 (三)新东站地区交通专项研究 结合新东站综合枢纽建设,开展杭州市新东站地区交通专项研究,对主要道路进行工程规划设计。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规划设计审查。 (四)钱江两岸过江通道规划研究 开展杭州市钱江两岸过江通道规划研究,促进城市沿江、跨江发展。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 (五)停车换乘枢纽规划研究 为优化客运交通结构,缓解中心区交通拥堵压力,借鉴国外大城市P&R规划设计经验,研究杭州市停车换乘系统规划。要求2008年上半年完成。 (六)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结合杭州市非机动车出行需求,从非机动车道路网系统、非机动车停车系统以及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对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战略进行规划研究,以建立起新型、高效的非机动车交通体系,引导非机动车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2008年年初完成。 二、优化路网建设 (一)加快道路建设 建设“两纵三横”工程,改善城西交通。文一路、教工路7月1日开工,10月1日前完成道路整治,12月底前完成立面整治。文二路、文三路、学院路10月1日开工,年底前完成道路整治,2008年5月1日前完成立面整治。同时,加快“两口两线”及德胜快速路建设,按期优质完工。(责任单位:市建委、西湖区政府、市交通局) (二)继续实施2007年背街小巷改善工程 2007年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将继续通过打通断头路和交通瓶颈、架空线“上改下”以及实施单边停车、设置单行线等措施,改善背街小巷的交通微循环。对已完成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落实交通标志标线和设置停车泊位。(责任单位:市城管办) (三)加快交改项目建设 主要通过对主次干道设置港湾式公交车站、道路交叉口车道优化、局部路段道路拓宽等措施,沟通和完善现有道路网,提高道路利用率和道路交通能力。2007年完成已经确定的14个项目和在上塘路(全程约4公里)增建公交专用道、自动过街天桥等专项交通改造。同时,对地铁建设期间交通组织和管理相配套的交改项目进行研究,争取早日立项、实施,确保地铁建设顺利进行。(责任单位:市城管办、市建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四)加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步行道)的建设力度 结合路网建设、道路改造、水网建设、绿化改造等项目,充分利用河道两岸,进一步加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步行道)的改扩建,确保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城管办、市交通局、市城区绿化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三、落实公交“三优”政策 (一)优化公交线网 针对目前公交线网中存在的重复系数偏高、主城与副城之间“一体化”公交模式尚未形成、线网设置不科学等问题,以及公交线路层次不清、主次不分和部分主干道线路重复系数过大等现状,近期重点做好对现状公交线路层次划分、构建主骨架公交线网工作,并进行优先调整,为中远期进行系统总体优化打好基础。工作重点:一是优化线网结构。近期初步形成三个层次的公交线网,第一层次公交线网包括快速公交线路与常规公交主骨架线路,第二层次为基本线路,第三层次为补充线路。二是改善线网布局。近期通过优化调整主骨架公交线网布局,奠定整个公交网络布局的基础,结合场站条件,引导目前的公交线网从“点到点”的单一层次线网布局模式向“鼓励换乘”的复合层次线网布局模式转换。三是服务客流走廊。通过公交主骨架线路优化调整,以公交主骨架线路覆盖公交客流走廊,提升公交走廊内部的公交运行速度和效率。同时对走廊外围的道路通过基本线路和补充线路进行覆盖,提供基本的公交服务。四是整合公交设施。整合现有道路资源、场站资源、车辆资源、资金投入及人力设备,公交主骨架线路优先使用,其余线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在有必要的地方设置公交专用道及专用路口,保障主骨架线路公交线路的运行速度。同时,进一步发挥出租车作为公交补充的功能作用。 (二)完成《杭州市常规公交线网布局优化调整方案》 抓紧完成《杭州市常规公交线网布局优化调整方案》的论证工作,并根据《近期优化调整方案》,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按照“匹配公交客流走廊,连接公交枢纽站,填补公交服务空白区域,控制适度重复系数和线形顺直”的调整原则,采用保留原线路、线路延伸、局部改线、新增线路等形式,确定公交主骨架线路。二是待公交主骨架线路和快速公交2号线走向确定后,按照优化调整原则,对部分公交常规线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工作步骤为: 1、8月底前由市城管办牵头,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配合,完成《杭州市常规公交线网布局优化调整方案》的专家论证和征求市民意见工作。(责任单位:市城管办) 2、抓好快速公交(BRT) 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工作,并加快建设,与快速公交1号线形成网络换乘。(责任单位:市城管办、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城建集团、市公交集团) 3、由市公交集团负责提出今年年底前线路优化的具体方案,并由市城管办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方案进行审定。(责任单位:市城管办、市城建集团、市建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公交集团、市地铁集团) (三)抓好公交一体化的推进工作 从有利于市区公交一体化管理、公交线路优化整合和方便市民出行的角度出发,加快推进市区公交一体化。(责任单位:萧山区政府、余杭区政府、市城管办、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城建集团、市公交集团) (四)加大公交优化宣传工作 做好公交线路调整优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平稳过渡。(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城管办、市城建集团、市公交集团) (五)打造无障碍乘车环境 拟在今年年底前投放100辆无障碍出租汽车,以满足多层面的出行需求,使有特殊需要的乘客可通过电话预约乘车。(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六)着力缓解出租车司机“吃饭难、停车难、如厕难”的问题 计划在市区建立集吃饭、座套换洗、车辆加油维修等功能的出租车综合服务中心,以统筹解决出租车司机“三难”问题。力争今年年底前先建立一个综合性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 (七)检查落实取消宾馆、饭店停车场向出租车收取停车费 进一步抓好宾馆、饭店停车场不得向出租车收取停车费工作的检查落实。(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旅委、市物价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城管执法局) (八)完善西湖景区点对点公交专线 尽早推出黄金周期间景区点对点公交专线,以切实解决景区黄金周期间交通拥堵现象。(责任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旅委、市城管办、杭州旅游集团、市城建集团、市公交集团) (九)推进公交场站建设 针对公交场站设施不足,占路设置中心站、首末站问题,尽快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实现公交车退路进站。(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相关城区政府、市城建集团、市公交集团) 四、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 (一)加快高架桥、立交桥下社会公共停车场库建设 为进一步缓解市区交通繁忙区域的“停车难”问题,继续在条件成熟的立交桥、高架桥下开发建设停车场。在建的艮秋南、北和凤起东三个立交桥下停车场应于7月份投入使用;中河立交南北侧桥下停车场应在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争取年内在望江立交、复兴立交桥等地开发建设桥下停车场。市城区绿化办要积极配合。(责任单位:市城建集团) (二)加大市区道路停车泊位拓展力度 力争今年全面完成新增道路停车泊位2650个的任务。确保开工建设停车场(库)4个,拥有专业停车场(库)车位达800个;争取今年年底前道路停车泊位突破8000个,停车泊位合计突破9000个。同时,在有条件的道路上新增时段性或夜间停车泊位。(责任单位:市城建集团、各城区政府) (三)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 紧密结合风景区整治和村庄整治,在符合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开辟一些停车场,以合理、科学地扩大景区停车场面积,努力解决或缓解景区停车难问题。同时,在确保责任主体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统一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对工作人员实施统一服装、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收费尺度、统一考核要求,切实解决景区停车乱问题。(责任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城建集团) (四)开发停车信息网 整合杭城停车场库信息,建立停车收费、诱导系统和信息平台,并争取在9月份前完成实施方案,10月份进行论证,报审。(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城建集团) (五)加大对违法停车的执法管理力度 1、继续加大人行道违法停车的执法查处力度。通过采用网格式徒步巡查和96310车辆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整治后的“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及市区主要道路等加强执法巡查。对人行道违法停车案件做到快速发现、及时处理和有效遏制,保证市民群众在人行道上安全顺畅地通行,减少人行道板损伤等情况发生。(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进一步完善人行道停车执法程序。实现交警车辆信息网络与城管执法人行道停车执法网络的信息共享,进一步规范处罚程序,提高执法查处效率。(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五、强化交通组织和管理 (一)完善地铁站点施工交通组织 1、由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牵头完成地铁武林广场站、凤起路站、龙翔桥站等站点建设期间的交通疏解方案研究,7月底组织专家论证后实施。(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地铁集团) 2、由市城管办牵头对地铁建设期间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问题进行协调。(责任单位:市城管办、市城建集团、市公交集团) 3、由市建委牵头对地铁建设期间的交通组织问题进行协调。(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地铁集团) (二)强化交通组织精细化管理措施 1、制定并实施单向交通组织方案。年内完成市区单向交通组织的总体方案,并通过论证。以区域性单向交通组织为主,基本形成复兴地区、延安武林、庆春凤起、城西文教、环东宝善的区域性方案,推广单向交通组织工作。(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开辟潮汐车道。根据早晚交通流量的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潮汐车道,采用车道灯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的方向来调整车道数,解决出行不均衡的问题。(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3、开辟右侧行人“待驶区”。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自7月份开始推广应用,争取年内在市区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实施。(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4、实施“路口外延”挖掘路段潜力。通过使用可逆疏控法、可变式车道以及推广路口外提前右转措施,挖掘路段潜力。年内在髑刑跫穆房谄占笆褂谩?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5、完善禁左措施。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于 9月份报审市区需要实施禁左道路的总体方案,并逐步实施。(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6、推广主辅灯。年内实施主辅灯的路口、路段由目前的27处增加到50处。(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7、增加可变式车道。积极通过增加可变式车道牌调控,实现路口车道交通流量均等的目标。(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8、开设公交集中车道。在市区主干道和公交线达到10条以上的道路划出公交专用车道,并在高峰期间实施公交车集中行驶。(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三)强化路面和源头管理 1、建立分级排堵工作机制。针对地铁和重大道路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交通堵塞情况,通过制订交通拥堵应急预案,组建排堵小分队等多种形式,建立分级排堵工作机制,快速调度并处置交通堵塞。(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加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加强与省保监局的沟通,完善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办法,提高交通事故处理的效率,尽可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对通行的影响。(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3、继续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倡导文明交通,规范交通行为,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干扰所造成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定期分析通报客运驾驶员交通违法、交通肇事情况,对一年内累计2次超员或1次超员50%以上的,作为不良记录记入道路运输企业和营运驾驶员的信誉考核档案。(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文明办、市交通局) 4、加强路面管理和执法。加大对非法“四小车”的查处力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巩固依法管理“四小车”的工作成果。(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四)强化交通需求管理 1、扩大夜间货运。8月前制定完成扩大夜间货运的工作方案,将货运交通从白天调至夜间,减缓白天的交通压力。(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实现西湖风景名胜区交通长效组织管理。实施黄金周和春秋旅游旺季西湖风景名胜区长效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确保旅游交通有序、安全和畅通。(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3、开展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好今年9月16日-22日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城管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城建集团、市公交集团) (五)强化交通安全隐患治理 对117 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治理情况进行检查。积极开展新排查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治理,实现“交通死亡人数与上年同比下降,省级事故多发点(段)年内90%以上完成整治”的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督促各区、县(市)根据本地道路交通的实际状况,公布一批年度需本级治理的公路危险点(段),并通过挂牌督办等形式,开展治理工作。(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六)制订交通管理规划 对《杭州市主城区交通管理近期2005-2007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年内组织修订今后3至5年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以上各项工作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六、加快重点问题的研究落实 (一)错时上下班对交通影响问题的研究。(责任单位: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二)建立市区出租车候客区和停靠站问题的研究。(责任单位:市城管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通局) (三)整合全市停车资源,明确停车脏、乱、差责任主体,落实收费与责任和管理统一问题的研究。(责任单位:市城建集团) (四)出台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社区和公建单位停车设施,实行错时停车问题的研究。(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各城区政府、市民政局、市房管局) (五)停车场(库)建设问题的研究。 1、关于停车场(库)项目规划问题。(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2、关于停车场(库)土地政策问题。(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建集团) 3、关于停车产业化发展的政策问题。(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城建集团、市公交局交警支队) 4、关于简化审批程序问题。(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等审批单位) 5、关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临时停车泊位管理问题。(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城管办、市城建集团、各城区政府) (六)城市支路网建设问题的研究。(责任单位:市建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公交局交警支队、各城区政府) (七)交叉路口道路交通改造和交通管理问题的研究。(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以上工作,要求各责任单位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调研方案和工作计划。 七、工作要求 (一)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以“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为基本要求,明确各区委区政府、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和市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分管领导抓具体工作落实,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广泛开展宣传,形成良好氛围。各级各单位要结合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缓解道路交通“两难”工作中。市属各新闻单位要根据工作部署,集中时间、集中版面、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三)建立联席会议,注重工作实效。各责任部门要每月编发工作进展情况简报并上报市“两难”办(设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两难”办要进一步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了解工作进度,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供领导小组决策。 (四)制定考核办法,加强综合考评。对列入今年工作任务的各项目标任务,市“两难”办要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并将目标任务列入各责任单位的年度综合考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