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黄山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十一五”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安徽省黄山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十一五”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九月十二日 安徽省黄山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十一五”建设实施意见 “十五”期间,我市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快速稳健发展,已成为我市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基地拥有企业8家,其中骨干企业3家、上市公司1家,员工1532人,资产总计6.62亿元。2006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利税1.35亿元,分别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30%、34.4%。基地骨干企业均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承担有7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3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产业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产品具有较高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形成了以永新股份、新力油墨、精工制版为主的一批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加快建设安徽省黄山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 发展目标:到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超20亿元,利税3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家(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超亿元企业3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22项。 基地“十一五”建设年度发展目标及投入表 重点任务: 1.研发重点项目,推进产业化进程。重点研发绿色包装材料,提升绿色包装材料生产工艺,拓展开发功能性包装材料和包装形状设计技术。以绿色包装材料产业化为重点,通过实施11个产业化项目,做强做大基地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骨干企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同行业前三位。 “十一五”期间,基地积极争取国家“863”计划项目,每年承担实施火炬计划、科技攻关、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项目10项以上,承担重大产业化项目6个以上,开发新产品8个以上。计划到2010年,基地绿色包装材料达到5万吨规模,稳居行业第一位。 2.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安徽省软包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引进一流专用测试设备,提高产品检测和研发能力,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技力量,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聚集一批省内外行业知名专家组成技术咨询委员会,增强中心技术水平,积极帮助致力于绿色包装材料研发生产的相关企业发展壮大,为本领域内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牵线搭桥,提供交流平台。力争将中心建成一个在行业内具有开放集成研究能力,一流的集检测、研发、服务、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早日进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列。 “十一五”期间,基地计划研发高新技术和产品9项,预计总投资将达到8000多万元。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每年申报专利不少于4项。 3.加快人才队伍培养,支撑产业基地发展。以建立“安徽省115创业创新团队”为契机,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博士后工作站”和安徽省软包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良好平台资源,吸引一批专业基础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加盟,全面提升基地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生产人才的同步培养,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与基地发展相匹配的员工团队。 “十一五”期间,基地计划每年吸收大中专毕业生120名以上,通过永佳职校培养100名以上技工,开展各种形式培训450人次。 4.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基地全面信息化水平。依靠目前基地内各企业信息化网络,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等方面实现各企业信息系统的互接,实现基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管理创新。 “十一五”期间,为了实现资源的进一步共享,基地计划投资1200万元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建立集团化网络数据平台,扩展数据库和数据模块的功能,实现基地内企业的合作和交流。 二、建设进度及年度任务目标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做好基地企业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成立基地领导小组;制定基地“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办法;协调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基地筹建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1月—2007年12月):引进先进生产线;整合基地企业信息系统,构建基地信息网络;建设国内一流的绿色包装材料检测中心;实现3个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个,辐射带动同行业企业3家。 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2月):整合基地企业科研资源(人才、设备、仪器),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共同攻关;加强安徽省软包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6个,再培育骨干高新技术企业2个,初步形成若干个有影响的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和企业,辐射带动全省包装行业的发展。 第四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建成一流的集研发、生产、检测、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现技术示范推广平台网络化;利用检测和研发平台为本省其它软包装材料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形成一批有影响的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和企业,辐射带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企业发展。 三、保障措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已成为我市实施“443”行动计划,实现“一强三大”目标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在政策、资金和产业规划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推动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基地建设发展 为加快基地建设和发展,市政府成立安徽省黄山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和部分企业组成,负责协调处理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日常工作。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将加强政策引导,将基地企业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火炬、科技攻关、新产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高技术产业化等各类项目,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痘粕绞泄窬煤蜕缁岱⒄沟谑桓鑫迥旯婊僖啡妨⒘寺躺安牧喜滴沂形蠢捶⒄怪氐悖骸敖徊阶炒笮滦桶安牧稀⑵盗悴考⑴└辈飞罴庸ぁ⒕富に拇笾е担岣咧е倒亓в痛вΓ岣咧е嫡脊ひ翟黾又当戎亍!薄痘粕绞锌萍挤⒄埂笆晃濉惫婊僖芬裁魅妨寺躺安牧喜滴沂蟹⒄垢咝录际醯牧笥攀撇抵弧? (二)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基地健康发展 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的宏观政策调控,一是制定鼓励产业基地发展的配套政策《关于扶持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决定》(黄政(2006)35号),在土地、项目、人才、税收、财政资金和表彰荣誉等方面对产业基地内企业给予倾斜扶持;二是制定年度发展规划,调控年度项目的开发进度,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三是制定企业进入产业基地的条件和门槛,制定产业基地内投资鼓励类项目;四是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努力实现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功能。 (三)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基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促进基地的快速发展,每年各骨干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应占技工贸总收入的5%以上,主要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基地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建设,其它企业应不低于3%。加强与国外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确保技术研发的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新机制。加强与包装产业相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结合点,以利益为纽带,走出一条新的产学研联合之路,同时加强基地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人才、设备、仪器等科研资源的共享,加速我市绿色包装材料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产品和工艺的科技含量。 积极推进基地内企业全面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广泛应用CAM、CAPP、PDM、ERP等信息技术和PLC、DCS、FCS、CIPS等计算机控制技术,提高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不断完善管理、营销、生产等流程,实现基地各类信息传输的高效有序。 (四)加快人才培养,提升产业发展潜力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要素的思想,深入宣传并推动《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实施办法》(皖科高字(2001)119号)的进一步落实,面向国内外广泛吸引高科技人才加盟。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技术股、管理股的实施,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行科技人员期权、期股制度,加速技术资本化进程。充分发挥黄山永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平台作用,为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各职业教育学校(院)的作用,加强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通过高校招聘、社会招收、联合办班等形式广泛吸纳人才;设立永佳职业培训中心,加强员工在职培训;建立绩效管理与考核体系、薪酬福利体系、员工升迁体系,充分调动员工潜能;通过产权改革与绩效考核的双重激励,留住优秀人才。 (五)加强资金管理,多渠道筹集资金 企业加大自身研发经费投入,每年计划用于科研的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5%。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科研院校和国外机构的参与,以人才和技术投资,共同投资,共同受益。充分利用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投入,基地骨干企业历年来经营状况良好,企业银行信用较高,如安徽省中行公开授信永新股份1亿元,在科研项目投入上,资金可灵活应用,确保优秀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转。加强社会资本的融资,可以通过上市增发股票、组织有条件的公司在中小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积极利用国家政策,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