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厅关于今冬明春瓜果菜产销工作指导性意见 各市、县、自治县农业局,厅机关各局、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去冬今春,我省瓜果菜产销持续发展。全省冬春瓜菜种植面积193.2万亩,总产290万吨,同比增长17.4%和13.7%。瓜果菜出岛总量449.31万吨,产值119.31亿元,分别增长20.92%和12.16%,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了做好今冬明春瓜果菜产销工作,促进冬季特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情况分析基础上,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产销形势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和情况分析,今冬明春全国瓜果菜产销形势将发生新的变化,对我省冬季瓜果菜生产将产生较大影响,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机遇与挑战同在。 (一)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仍然利大于弊。根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气候的总体走势将是“冬暖春寒”。虽然暖冬气候将使北方的秋冬生产季节相对延长,延缓南方冬季果菜的上市时间。但是春寒气候的延续,仍对我省冬季瓜果菜生产有利,预计全省冬季瓜果菜的产销“黄金”季节将出现在明年的1—4月份。 2、北方大棚瓜菜出现调整性萎缩。“十五”期间,全国实行大规模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长江以北省份调减部分粮食面积,大力发展大棚温室瓜菜生产,一度冲击我省冬季瓜菜市场。近两年,由于大棚瓜菜成本提高,栽培品种单一,主要以叶菜类、块根类和茄果类为主,很难与南方大田的冬种瓜菜品种相抗衡。特别是随着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力度加大和温室花卉市场的畅销,部分大棚已恢复粮食生产,或转产栽培经济价值较高的花卉品种,大棚瓜菜呈现出结构性调整的萎缩趋势,尤以各省会城市调减面积较大,为我省冬季瓜果菜进入北方市场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 3、热带特色和品牌产品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我省冬季生产条件全国无法比拟,热带特色的名优产品全国无法代替。特别是随着标准化、精致农业建设和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我省热带特色和品牌农业的优势开始显现。海南冬季瓜果菜的优势品牌已誉满大江南北,市场分额越来越大。品牌香蕉已把进口香蕉挤出国内市场,并有部分优质水果和冬季瓜菜打入日本、欧美、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进入港澳市场的品种数量显著增加,大部分冬季瓜果菜品种已牢固占领和畅销北方市场,品质和价格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市场竞争力和认可率明显提升。 4、农产品出口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各国对农业的扶持保护力度加大,农产品关税和技术壁垒不断提高,给我省农产品出口增加一定难度。但另一方面,随着我省标准化、无公害农业基地建设,热带特色精致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冷藏包装技术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我省与东盟、欧盟国家的农业交流合作,与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签署的《农产品出口备忘录》,以及供港蔬菜基地建设的深入开展,为扩大名优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不利因素 1、暖冬气候和部分大棚瓜菜仍构成一定冲击。今年暖冬气候将延长北方秋冬瓜菜生产季节,也有利于大棚瓜菜的品种结构调整,对我省12月份前上市的瓜菜品种构成一定冲击。其中构成冲击较大的省份来自辽宁、山东、河南等,其大棚瓜菜种植面积均在300万亩以上。其他省市的大棚瓜菜面积分别为:北京15万亩、黑龙江34万亩、内蒙古50万亩、陕西43万亩、甘肃40万亩,均在一定区域和品种上挤压着我省冬季瓜菜的北方市场。 2、“两广”瓜菜与我省的竞争仍然激烈。广东、广西历来都是我省冬季瓜果菜产销市场的激烈竞争对手,今年的形势仍然不变。尤其是粤西和桂南地区的冬种瓜菜,不但种植面积大,而且大部分品种和植期几乎与我省相同,销售市场均以北方为主,势必在今冬和早春时段与我省抢占北方市场,形成琼、粤、桂三地相互竞争的局面。 3、运输费用提高将削弱市场竞争力。我省冬季瓜果菜的市场在北方,不但运程远,成本高,而且运输渠道单一,以汽车陆运为主。今年,随着全国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和油价上涨,公路运输成本将显著提高,严重影响我省南菜北运的运销总量。以运输一车25吨瓜菜到沈阳为例,2000年的运费约8000元,去年增加到15500元,每吨运费增加300元,运销成本增长93.7%,无形中提高了我省瓜果菜的销售价格,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4、质量标准和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意识和健康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包装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小包装、标识规范的精致农产品,已经取代了粗散包装、没有标识和现场挑拣的市场交易方式。特别是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各大中城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相继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凡是进入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产地检测部门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或证明方予准入。北京市还实行了农产品包装标识准入制度,没有产地检测证明和包装标识不规范的产品,一律不准进入市场。这对我省冬季农产品质量和保鲜包装技术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如不加强质量监控,改进保鲜包装技术,将被挤出北方各大中城市市场。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相对稳定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和植期,主攻单产和品质,加强质量检测和监控;大力发展精致、精品农业和设施农业,提高冷藏保鲜和包装技术,开拓市场空间,拓宽运输渠道,搞好产销对接,推进“两进两出”建设进程。 (二)发展目标 全省冬季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总产32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0 %;冬季瓜果菜出岛总量515万吨,产值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3%;完成瓜果菜出口总量35万吨,创汇7亿美元,分别增长17%和25%;冬季瓜果菜产品合格率在98%以上。 (三)主要任务 1、推广优良品种。全省推广冬季瓜菜优良品种96个(见附件1),其中重点主推的优良品种57个(见附件2),确保冬种瓜菜良种覆盖率95%以上。 2、推广适用先进技术。全省推广适用先进栽培管理技术面积90%以上,其中推广塑盘育苗种植面积80万亩;地膜覆盖面积60万亩;微滴灌面积3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万亩;西瓜嫁接苗面积20万亩;大棚设施面积8万亩;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治面积20万亩。 3、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全省椒类种植面积从50万亩调减到45万亩;西甜瓜种植面积从25万亩调高到28万亩;增加豆类、苦瓜、丝瓜种植面积各1万亩;其他品种适当增加或稳定。 4、推广标准化生产。全省抓好40个瓜果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或田洋建设,每个市县抓好2—3个示范基地或田洋;强化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动态管理,全省无公害瓜果菜的产品率达到80%以上。 5、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资产品合格率在85%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冬季瓜果菜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超过98%。 6、提高保鲜包装技术水平。新增瓜果菜冷藏保鲜能力2万吨,改进分拣包装技术,全省冬季瓜果菜产品的预冷率和包装合格率分别达到40%和80%以上。 7、争创名优新品牌。全省新增品牌产品商标注册20个,每个市县至少注册创立1个。 8、搞好产销衔接。办好“海交会”,寻找市场和订单,确保冬季瓜果菜产销订单率6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冬季农业生产是我省的优势和特色。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冬季瓜果菜生产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保产销工作任务按期完成。首先,要搞好发展区划和布局。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划定优势主产区,选准主推品种,合理安排植期,尽量错开与“两广”同类产品的种植期和上市期,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主产区和区域性主导产品。其次,要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指导性意见,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各项产销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企业、到地块、到农户,不折不扣地完成冬种瓜果菜产销任务。第三,要加强督促指导。在适当时间召开现场会,推动冬种生产的发展。 (二)搞好服务指导 一是做好生产资料的组织落实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生产规模,着手做好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组织落实和筹备工作,保证按时供应和生产需要。积极协调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做好小额信贷的组织发放工作,解决农民冬季瓜菜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二是指导品种结构调整。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制定具体的结构调整方案,大力推广主推品种。今年全省冬季瓜菜的结构调整方向是:三亚市可扩大紫长茄、长豆角、青瓜等种植面积,乐东、陵水可扩大长豆角、哈密瓜种植面积,万宁、屯昌等市县可扩大苦瓜种植面积,定安、澄迈等市县可扩大节瓜、丝瓜种植面积,其它市县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安排。三是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各地要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技术讲座和科技下乡、田间指导等形式,加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真正把瓜果菜栽培管理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提高生产管理的科技含量。四是搞好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加快“三电合一”工程建设,完善产地批发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市县农产品产销市场信息平台和重点批发市场的信息屏幕,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产销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 (三)加强质量安全监控 首先,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快修订和完善主要瓜果菜生产标准与技术规程,抓好瓜果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田洋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田洋+农户”等模式,推广瓜果菜标准化生产。严格无公害生产基地动态管理,规范产地环境检测、评估、认证标准和程序,保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其次,要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力度。紧密结合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1—2次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及时公布和推介优质农资名录,防止坑农害农和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从源头上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第三,建立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和市场准入准出制度。从今年冬季开始,采取定点检测和流动检测相结合的办法,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实行例行检测监控和公布制度,对检测不合格产品一律禁止出岛和上市,维护海南冬季瓜果菜品牌和信誉。第四,抓好农产品追溯制度试点工作。各市县要结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开展产品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其中大宗水果的条码标签试点,可指定在1—2个标准化基地进行;大田瓜菜的试点,要指定专人负责田间生产和管理档案的建立,定期记录下种、施肥、喷药、采收等农艺活动的时间和品种,方便质量追溯和监控。 (四)抓好市场营销 一是抓好产品商标注册。我省冬季瓜果菜品种繁多,但注册商标的产品很少,注册的品牌产品更少。各市县农业部门要做好品牌产品的调查登记和协调工作,组织有关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积极申报商标注册,为进宾馆进超市和出岛出口奠定基础。二是抓好运销队伍建设。加快组建海南果菜运销股份公司,鼓励发展农民运销专业合作社,培育永驻不撤的当地运销队伍。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运销加工方面的带动辐射作用,努力打造海南果菜运销加工的“航空母舰”和“联合舰队”,破解果菜运销的“瓶颈”难题。三是抓好冷藏保鲜加工和分拣包装工作。我省冬季瓜果菜的品质优良,但保鲜加工和分拣包装技术相关滞后,影响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多渠道组织资金,扶持冬季农产品的冷藏保鲜和加工包装业发展。加快产地冷藏保鲜库建设,推广保鲜加工包装新技术,促进产品质量和包装技术全面提高。四是抓好产销市场开拓。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优化产地市场建设布局,完善产地批发市场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我省驻省外农产品流通办事处和全国各地果菜运销商等信息资源,了解销地市场信息,建立省外、甚至是国外的市场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开拓新的销售市场。 (五)办好“海交会” “海交会”是展示我省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大平台,必须做好各项筹备和组织落实工作。首先,要全力以赴抓好冬季瓜果菜生产。今年受早造干旱和秋雨天气影响,我省晚造和冬季瓜菜生产都推迟了半个月时间,造成冬种生产的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8做好深入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引导农民加快冬种生产进程,确保冬种瓜菜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为组织落实冬季瓜果菜订单提供保证。其次,要做好产品订单的组织落实工作。各级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积极开展招商洽谈活动,主动出击,寻找订单,签订合同,为完成“海交会”的合同订单和项目签约任务打好基础。确保各项筹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海交会”办得更加隆重和富有成效。 二○○七年十月十八日 附件: 1.2007年海南省冬季瓜菜优良品种推介一览表
附件2: 2007年海南省冬季瓜菜优良品种重点推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