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 近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我省基本农田总量不足,水利设施配套水平低;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区面积萎缩压力加大;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供需矛盾突出,农村还有140万人口饮水存在困难、近1000万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主要江河和多数城镇设防标准偏低,防洪保安形势比较严峻;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局面尚未遏制,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仍很艰巨。对于我们这个农业比重较大、自然条件较差、旱涝灾害频繁的省份来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特别是今年入汛以来,陕南等地暴雨灾害频繁,基本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加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深刻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克服松懈心理和畏难情绪,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鼓足干劲,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抓住今冬明春的有利时机,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完成冬春农建的各项任务。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今冬明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水毁工程修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病险水库治理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管理措施,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主要目标任务是:新修“四田”35万亩,改善基本农田7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07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0平方公里,新修加固河道堤防1500公里。 (一)抓紧开展水毁工程修复。近期,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已经联合下达水毁工程修复资金3100万元。受灾地区要把水毁工程修复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头等大事,坚持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尊重自然规律,分清轻重缓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对基本口粮田、影响较大的供水工程和河道控制性骨干工程,要优先安排,抓紧修复,满足群众生活生产需要,确保明年安全渡汛。各大灌区要把水毁渠道修复作为重点,及早部署,精心安排,集中开展“三修两清一绿化”活动,突出抓好水毁渠道和水工建筑物的修复工作,确保冬春灌溉顺利进行。 (二)着力搞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各地要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放在与解决温饱问题同等重要的地位,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板块推进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和省级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同时,要以水源建设和管网改造为重点,加快靖边、子长等县城供水改建国债项目和13个日元贷款城镇供水项目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供水事业全面发展。 (三)继续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实现陕南人均1亩、关中人均1.5亩、陕北人均2—3亩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统一规划、整村推进、综合开发的原则,实行新修与改造提高并举,土地整治与水利配套并重,国家项目补助与群众筹资筹劳结合,组织群众大力开展修田造地、土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灌区土地平整等基本农田建设,增加基本农田数量,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井、站、窖、塘等小型水利设施,进一步提高农田的水利化程度。 (四)努力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抓住冬春河流枯水期的有利时机,加快重点水源、跨流域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度。渭南涧峪水库和榆林采兔沟水库年底前全面建成大坝主体工程,榆林王圪堵水库、延安南沟门水库以及“引红济石”、“引石过渭”工程要加快建设进程,按期完成节点目标任务。“引汉济渭”工程要抓紧实施移民、征地和施工准备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完成7000万元投资计划,为早日开工建设创造条件。认真组织实施渭河中游防洪、渭洛河下游和三门峡库区移民保安等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在建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强防汛信息预警系统建设,提升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五)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紧完成宝鸡峡、泾惠渠、桃曲坡等灌区2006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尾留工程,全面启动实施2007年13个大型灌区的35个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国家节水增效重点县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广暗管输水、微喷灌等节水技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认真落实取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推进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六)切实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坚持自然修复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组织实施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项目、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无定河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着重抓好160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加快28条小流域坝系、3个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和吴起、留坝等12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项目建设。坚持治理和保护并重,以落实能源开发水土保持保证金制度为突破口,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水保监督执法工作,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法巩固治理成果,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七)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和渔业生产。农村水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工程,要按照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开放办电市场,强化行业监管,广泛吸纳资金,加快旬阳桂花、宁强大关峡等骨干电源工程建设,今冬明春新增小水电装机6000千瓦,确保全面完成“十五”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任务。积极做好“十一五”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争取立项工作,为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储备一批项目。渔业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要切实抓好西安、渭南等水产苗种场鱼池及配套设施改造,大力推广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今冬明春全省改造鱼池1500亩,建设工程化稻田养鱼1200亩。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取得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成效各地要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创新管理体制,着力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陕北地区以水保生态和淤地坝建设为重点,全面抓好流域综合治理、人畜饮水、基本农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关中地区在集中开展灌区“三修两清一绿化”的同时,重点抓好灌区节水改造、骨干水源工程、城乡供水、河道堤防和水毁工程建设;陕南地区继续坚持“小工程、大群体”、水利水电并重的路子,大力发展堰塘窖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加快水毁修复重建、中小灌区更新改造、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农田改造、人饮工程等工程建设。 二要增加投入,整合资金。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精神,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要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分级建立专项资金,形成稳定增长机制。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组织引导群众依靠劳动积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同创、目标管理、资金捆绑、各计其功”的原则,以县为基础,对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进行整合,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益。 三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抓好各类试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贯彻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新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足额征收包括中央直属电力企业在内的各类用水户水资源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深化“五小”、“五荒”和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改制形式,规范运作程序,加快改革进程,努力做到产权明晰、责任落实、管理到位,服务优良、长效利用。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抓紧制订出台我省鼓励、培育、扶持用水合作组织的政策措施,促进用水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四要强化管理,提高质量。把工程质量摆在首位,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全面推行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建一处、成一处、收效一处。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返工重修,绝不能留下隐患。造成质量事故的,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大力实施科技兴水战略,积极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 五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繁重,时效性强,是一项群众性的建设活动。各地要把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安排部署,落实目标责任,继续坚持领导包片抓点、班子齐抓共管等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各级农建指挥机构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检查指导,推动均衡进展。各级水利部门要深入工程建设一线,认真搞好技术服务。各级新闻单位要积极宣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中好的典型和经验,形成大干实干的浓厚氛围。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林业、国土资源、农发、电力、银行、军区(武装部)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推动我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