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辽宁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条例
【字体:
【发布部门】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1996-11-30
【实施日期】 1996-11-30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法规
【法规类别】 行政法

辽宁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条例

      (1996年11月30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加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我省评议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评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的一种形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运用评议形式,实行监督。

      第三条 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评议,也可以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进行述职评议。

      第四条 评议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由主任会议负责组织实施。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可以作为评议工作的工作机构,也可以成立临时的评议工作机构,承担评议工作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 评议工作应坚持依法办事、实事求是、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必须接受代表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评议,认真听取批评意见,回答询问,改进工作。

      第七条 参加评议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应做到:

      (一)依法履行职责,严肃认真地参加评议活动;

      (二)结合评议内容,学习法律、法规;

      (三)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了解情况,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四)依据法律、法规和事实进行评议,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八条 本级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参加评议活动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代表执行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服务。

      第二章 评议的对象和内容

      第九条 评议的对象:

      (一)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二)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三)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

      (四)设区的市的市人民政府派驻所辖区的机构。

      第十条 每次评议的对象,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每个时期的工作中心、执行法律情况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评议对象确定后,由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通知被评议单位和被评议人员。

      第十一条 评议的内容:

      (一)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

      (二)执行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三)完成工作任务,发挥职能作用的情况;

      (四)办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

      (五)本行业本系统队伍建设情况;

      (六)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处理情况;

      (七)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主任会议认为需要评议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接受述职评议的人员应报告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情况;依法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勤政廉政,廉洁自律和抵制不正之风情况。

      第三章 评议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三条 评议的准备工作:

      (一)制定评议工作方案,确定评议的指导思想、对象、内容、时间、方法、步骤、原则、组织形式,提出要求;

      (二)确定参加评议的人员;

      (三)进行评议的动员和部署;

      (四)组织参加评议的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第十四条 参加评议人员,采取调查、检查、视察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掌握情况,并形成评议发言材料或调查报告。

      参加调查、检查、视察人员以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代表为主,可吸收部分上级或下级代表和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参加评议人员需查阅有关案卷或者资料,被评议机关或者部门应如实提供。

      第十五条 评议对象应根据评议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检自查自纠,并形成汇报材料或者述职报告。

      第十六条 评议的方式采取会议形式。参加评议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应到会发表意见,也可书面发言。评议时可以对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议,也可以对有关人员的述职进行评议。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

      工作评议可以以代表为主,举行评议会进行,也可以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进行。评议可以采取上下配合,同步评议的办法进行。

      述职评议,可以采取常务委员会会议形式进行评议,也可以组织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进行评议。

      第十七条 评议对象及其主管领导和所属单位负责人员应出席评议会议,可邀请有关领导人员或者部门负责人列席评会议。

      评议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

      第十八条 评议会议的主要程序:

      (一)评议对象汇报工作或进行述职;

      (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进行评议发言;

      (三)评议会对被评议单位或述职人员提出整改要求。

      第十九条 评议会议结束后十日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将评议的意见,以书面形式转交给被评议单位和述职人员本人,同时应送交给有关机关和组织,作为考核、使用的依据。

      被评议单位或述职人员应在评议会议结束后三十日内制定出整改方案,并报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条 在整改期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评议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督促评议意见的落实。

      第二十一条 评议整改工作结束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组织部分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对评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验收检查:

      (一)评议中提出的问题及案件的落实办理情况;

      (二)评议对象改进工作情况;

      (三)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理情况;

      (四)完善规章制度情况;

      (五)整改结果得到代表满意和认可情况。

      第二十二条 评议对象应当将整改情况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由主任会议审议后,印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参加评议的代表或代表小组,并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评议对象的整改情况的报告。

      第四章 评议的处理

      第二十三条 在评议工作结束后,对严格执法、政绩突出的部门或者个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建议有关机关给予表彰,特别优秀的,可授予荣誉称号。

      第二十四条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多数代表对整改情况不满意的,可分情况,要求限期整改,评议对象要作出书面检查报告。对整改不认真,交办的事项或者该办的案件拖着不办、该解决的问题不予解决的,可依法提出询问、质询或者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二十五条 评议中发现评议对象有谋取不正当利益,依法贿赂、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责成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撤销其职务。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民族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组织代表对乡、民族乡、镇民族镇人民政府工作、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工作人员和对县、区主管部门派驻乡、民族乡、镇、民族镇的基层单位以及人民法院设立的基层法庭进行评议,可以参照本条例。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