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字体:
【发布部门】 甘肃省  甘肃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字号
【发布日期】 2008-02-29
【实施日期】 2008-02-29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的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按照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议精神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村社区是城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基层延伸,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升农村社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依托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依靠自身力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为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平台;有利于促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形成一个有效的载体,让农民群众直接参与社区管理,表达个人意愿和合理诉求,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七大会议精神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村民自治,提升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推进和谐平凉建设。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农村社区建设成果的标准。

  扩大民主、村民自治。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提升农村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增强社区凝聚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

  依靠群众、广泛参与。培育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群众性互助和自娱自乐活动,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园归属感。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和各方的物质帮助进行整合,使之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贪大求全,要突出特色、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力求工作取得实效。

  三、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是:适应建设和谐平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组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平安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服务。2008年是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基础年,上半年各县(区)要学习推广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泾川县的试点经验,确定3—6个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下半年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2009年各县(区)要在有条件的村逐步推开。

  实施步骤: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2008年3月1日—3月20日)。各县(区)成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区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研究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社区层面建立健全协商共建机制,负责本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监督,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2、宣传发动,调查摸底(2008年3月21日—3月31日)。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目的和作用,扩大社会影响,使社区建设家喻户晓,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村民积极踊跃参与,为农村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选择重点,认真试点(2008年4月1日—6月30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择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集镇中心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3—6个,按照农村社区建设要求,进行试点,探索总结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和基本模式。

  4、总结经验,扩大试点(2008年7月1日—12月31日)。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管理轨道。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社区范围,可“一村一社区”,也可“以自然村落或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社区”。每个社区都要建设一所综合服务中心,依法建立健全社区各类组织。其中包括村民学校和专项活动站,具备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综合治理、纠纷调解、计划生育、就业维权和医疗卫生环境管理等基本功能,并为社区群众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条件。每个社区都建有室内外活动和健身场所,有图书阅览室、文化宣传长廊等宣传阵地和便民商业服务店(点)。

  (二)完善服务保障功能。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协商推选好社区工作人员,形成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各类专项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周到的服务。积极探索投入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动员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支持企事业单位结对挂钩、帮扶农村社区建设;鼓励村民自办、联办社区低偿(有偿)服务,提高农村社区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化管理;做好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技术服务;发展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和专业技术信息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农村社区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社区养老服务。

  (三)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围绕自愿参与、量力而行、服务村民、互帮互助,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支持和保障村委会有效开展工作,确保村民代表依法产生,支持村民代表会议坚持例会制度,依法对村级事务行使决策权。村委会成员的产生符合民主选举程序,制度健全,工作规范。村务公开工作及时、规范。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能够发挥民主监督和参与民主管理作用。社区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健全并定期开展活动。

  (四)繁荣社区文化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纽带,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作用。把村民学校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的重要载体,开展各类培训教育,宣传推广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开展科普、普法、思想道德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宣传教育。经常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村镇、和谐家庭和军民、警民、社企共建等活动。开展“六进社区”和争做文明市民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刨建活动。

  (五)搞好平安创建。落实农村平安建设各项要求,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设立社区警务室,活跃群防群治工作,保证治安防控措施到位。规范管理社区人口、流动人口以及租住房屋户,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确保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无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黑恶势力活动,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基本要求。

  五、保证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各县(区)要高度重视,要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同部署、一体推进。要健全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牵头、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运行机制。调整和充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小组,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各村委会要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负责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指导村级组织制定好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解决办公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物质和资金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设立专项经费并逐年加大投入。各村要安排—定比例的社区建设经费,培育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民间组织,兴办社区公益性事业。同时,各县(区)小城镇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其他支农经费要与农村社区建设对接,形成部门齐抓共建的合力。要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区潜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提倡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社区,积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参与机制,壮大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力量。建立考核、民主评议、工资待遇、保险、奖惩等制度,激发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发动农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以投资服务设施、自愿捐款、义务劳动等形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农民的作用,依托共青团、妇女组织等成立社区志愿者组织,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制定完善志愿者服务扶持政策和志愿者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各种激励保障制度。

  (四)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注重从实际出发,打造农村社区文化品牌,形成地区特色。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社区工作模式。要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  附:平凉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标准(试行)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