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等级评定复核的通知
建办城函(2008)389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北京市、重庆市市政管委、天津市市容管委,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2006年,原建设部组织专家对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了检查和等级评定。2007年2月,下发了《关于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情况的通报》(建城[2007]32号),对检查和等级评定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检查各地垃圾填埋场整改落实情况,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我部决定对全国2006年后新建和未达标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等级评定和复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定和复核范围
1、2006年全国检查被评定为III、Ⅳ级生活垃圾填埋场。
2、2006年未参与评定及2006年以来新竣工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二、评定和复核时间安排
此次评定复核分自查整改、省级检查评定、部级审核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7月底前,自查整改。
第二阶段:2008年8月1日至8月31日,省级检查评定。
第三阶段:2008年9月1日至10月31日,部级审查。
三、评定和复核方式
第一阶段由各城市环卫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建城[2004]225号)、《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的要求,督促辖区内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单位认真做好自查整改,确认达到标准的报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
第二阶段由省级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方式进行无害化等级评定,符合Ⅱ级及以上标准的申请部级审核,不符合的责令运营单位限期整改。省级检查评定后,要对本省(区、市)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有关措施建议认真总结形成总报告,报我部城市建设司。
第三阶段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组成专家组,依据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检查评定手册对省级建设主管部门申报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级进行现场审核评定。
四、有关要求
(一)评定和复核结束后,我部将通报评定和复核结果。评定和复核结果将作为“国家园林城市”评选和复查以及“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的重要考评内容。
(二)被复核城市和单位应认真配合评定和复核工作,提供翔实的运行数据和技术资料,不得弄虚作假。
(三)要认真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严禁超标准接待,不得赠送纪念品和有价证券等。考核人员和专家要认真负责,遵守纪律,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考核标准。我部城市建设司将设立举报电话,对复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及个人,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五、申报资料
各地接受复核时需提供以下资料(附件1-3电子版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上下载)一式两份,并以数据光盘形式提供电子版一份:
1、《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情况表》(附件1)
2、《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内容统计表》(附件2)
3、《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和认定报告》(附件3)
4、各垃圾填埋场照片资料(包括全貌、主要工艺设备等)
六、联系方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联系人:杨海英谷永新
电话:010-58933434,58934756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联系人:陶华肖卫
电话:010-68002664,6800645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件1:
《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情况表》
项 目 | 数量单位 | 内 容 | 注释 |
1、填埋场概况 | | | |
1.1 名称 | | | |
1.2 地理位置 | | | |
1.3填埋场占地面积 | 公顷 | | |
1.4 填埋区占地面积 | 公顷 | | |
1.5 设计填埋库容量 | 万立方米 | | |
2、填埋场运营 | | | |
2.1 运营单位 | | | |
2.2 运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 | | |
2.3 运营单位联系人 | | | |
2.4 运营单位通讯地址 | | | |
2.5 电话 | | | |
2.6 传真 | | | |
2.7 电子信箱 | | | |
3、填埋场管理 | | | |
3.1 填埋场所有者 | | | |
3.2 填埋场管理单位 | | | |
3.3 管理单位法定代表人 | | | |
3.4 管理单位联系人 | | | |
3.5 管理单位通讯地址 | | | |
3.6 电话 | | | |
3.7 传真 | | | |
3.8 电子信箱 | | | |
4、填埋场设计 | | | |
4.1 设计承担单位 | | | |
4.2 设计承担单位资质类别和等级 | | | |
4.3 设计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 | | | |
5、填埋场建设 | | | |
5.1 填埋场施工单位 | | | |
5.2 施工承担单位资质类别和等级 | | | |
5.3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 | | |
5.4 施工起始时间 | 年、月 | | |
6、填埋场运行 | | | |
6.1 正式启用时间 | 年、月 | | |
6.2 已填埋生活垃圾量 | 吨 | | |
6.3 剩余库容量 | 万立方米 | | |
7、填埋场底防渗系统 | | | 是垂直还是水平防渗 何种材料和结构 |
8、渗沥液处理工艺 | | | |
9、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方式 | | | 是否收集 如何利用 |
10、专用压实机品牌、型号和数量 | | | |
11、计量设备品牌和型号 | | | |
12、平均运行成本 | 元/吨生活垃圾 | | |
13、平均处理总成本 | 元/吨生活垃圾 | | |
填表人签字: 运营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填表时间:
附件2:
《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内容统计表》
评价分项及 得分 | 评价子项 | 子项权重 | 子项水平 | 标准规定最高 扣分 | 建议扣分 | 子项得分 |
A 工程建设 得分:
| 设计使用年限 | 0.01 | 10年以上 | 0 | 0 | |
9年 | 40 | 20 | |
8年 | 40 | 30 | |
8年以下 | 100 | 100 | |
选址 | 0.05 | 符合选址标准要求 | 0 | 0 | |
不符合选址标准要求 | 100 | 100 | |
防渗系统 | 0.30 | 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HDPE膜作为主防渗层,并按有关标准和工程需要铺设地下水导流层、膜上膜下保护层等辅助层 | 0 | 0 | |
采用天然粘土或改良土衬里防渗,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不小于2m | 0 | 0 | |
只采用垂直防渗措施 | 60 | 60 | |
采用1mm及以下的HDPE膜或其它材料作为主防渗层 | 100 | 60 | |
采用天然粘土作为主防渗层, 渗透系数满足大于1.0×10-7cm/s 厚度小于2m | 100 | 70 | |
无防渗措施 | 100 | 100 | |
渗沥液导排系统 | 0.08 | 场底铺设有连续的渗沥液导流层并具有完善的渗沥液收集系统 | 0 | 0 | |
场底无连续的渗沥液导流层只有导流盲沟 | 30 | 30 | |
无任何渗沥液导排、收集设施 | 100 | 100 | |
雨污分流 | 0.02 | 设计具有雨污分流设施和功能且按此功能进行了管理 | 0 | 0 | |
设计具有雨污分流设施和功能但未按此功能进行管理 | 100 | 100 | |
无雨污分流设施和功能 | 100 | 100 | |
填埋气体收集及处理 | 0.05 | 按规范要求设置了气体机械导排设施,填埋气体导出后集中燃烧或利用 | 0 | 0 | |
设置了气体机械导排设施,填埋气体导出后直接排空 | 60 | 60 | |
设置了气体自然导排设施,填埋气体导出后直接排空 | | 70 | |
未采取措施控制填埋气体 | 100 | 100 | |
监测井 | 0.01 | 布设五点监测井,地下水流向上游30~50m处设本底井一眼;填埋场两旁各30~50m处设污染扩散井两眼;填埋场地下水流向下游30m处、50m处各一眼污染监视井 | 0 | 0 | |
无上游监测井 | 70 | 50 | |
只有下游有2眼监测井 | 70 | 60 | |
只有下游有1眼监测井 | | 70 | |
未设置监测井 | 100 | 100 | |
设备配置 | 0.03 | 机械设备按标准要求配套齐全,并有垃圾压实机 | 0 | 0 | |
有垃圾压实机, 但其它机械设备配套不齐全 | | 40 | |
其它机械设备配套齐全, 但无垃圾压实机 | 50 | 50 | |
其它机械设备配套不齐全, 也无垃圾压实机 | 100 | 100 | |
B 运行管理 得分:
| 进场垃圾检验 | 0.01 | 有垃圾检验措施,能有效控制有害垃圾进场 | 0 | 0 | |
无检验措施, 但未发现有害垃圾进场 | | 20 | |
无检验措施, 且未能有效控制有害垃圾进场 | 100 | 100 | |
称重计量 | 0.02 | 有称重计量设施,统计纪录资料完整 | 0 | 0 | |
有称重计量设施,统计纪录资料不全(无每辆车的纪录或无月总量统计或有漏计) | 50 | 50 | |
无称重计量 | 100 | 100 | |
分单元填埋 | 0.03 | 场内分区、分单元作业,未填埋区和作业单元雨水进行单独导排 | 0 | 0 | |
只有分区, 未分单元, 填埋分区内雨水、污水混合 | | 80 | |
未分作业区和单元,雨水、污水混合 | 100 | 100 | |
垃圾摊铺压实 | 0.03 | 使用专用压实机械, 按标准分层摊铺、压实 | 0 | 0 | |
用专用压实机械, 但未分层压实 | 30 | 30 | |
用普通推土机进行分层压实 | | 30 | |
B 运行管理 得分:
| 进场垃圾检验 | 0.01 | 有垃圾检验措施,能有效控制有害垃圾进场 | 0 | 0 | |
无检验措施, 但未发现有害垃圾进场 | | 20 | |
无检验措施, 且未能有效控制有害垃圾进场 | 100 | 100 | |
称重计量 | 0.02 | 有称重计量设施,统计纪录资料完整 | 0 | 0 | |
有称重计量设施,统计纪录资料不全(无每辆车的纪录或无月总量统计或有漏计) | 50 | 50 | |
无称重计量 | 100 | 100 | |
分单元填埋 | 0.03 | 场内分区、分单元作业,未填埋区和作业单元雨水进行单独导排 | 0 | 0 | |
只有分区, 未分单元, 填埋分区内雨水、污水混合 | | 80 | |
未分作业区和单元,雨水、污水混合 | 100 | 100 | |
垃圾摊铺压实 | 0.03 | 使用专用压实机械, 按标准分层摊铺、压实 | 0 | 0 | |
用专用压实机械, 但未分层压实 | 30 | 30 | |
用普通推土机进行分层压实 | | 30 | |
用普通推土机压实, 但未进行分层压实 | 90 | 60 | |
未用任何机械压实 | | 100 | |
每日覆盖 | 0.02 | 做到每日覆盖 | 0 | 0 | |
未做到每日覆盖 | 100 | 100 | |
垃圾堆体 | 0.02 | 堆体边坡不大于1:3, 终场边坡及时覆盖 | 0 | 0 | |
堆体边坡不大于1:3, 终场边坡未及时覆盖 | | 30 | |
堆体边坡大于1:3, 终场边坡及时覆盖 | | 30 | |
堆体边坡大于1:3, 终场边坡未及时覆盖 | 100 | 100 | |
场区消杀 | 0.01 | 有消杀(蚊、蝇、鼠等)措施且效果良好 | 0 | 0 | |
有消杀措施但效果不好 | | 50 | |
无消杀(蚊、蝇、鼠等)措施 | 100 | 100 | |
飘扬物 污染控制 | 0.03 | 有防飞散设施及措施,并管理良好,周围无飘扬物 | 0 | 0 | |
有防飞散设施及措施,但效果不好 | 50 | 50 | |
无防飞散设施及措施,防护范围内存在飘扬物 | 100 | 100 | |
运行管理 | 0.02 | 有运行作业手册及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手册,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场内标识齐全、规范 | 0 | 0 | |
规章制度不健全;但场内标识齐全、规范 | | 30 | |
规章制度不健全;且标识不齐全、不规范 | 100 | 100 | |
渗沥液处理 | 0.10 | 渗沥液处理后出水监测数据全部达标或进入城市污水厂处理 | 0 | 0 | |
渗沥液处理后出水监测不达标次数占总监测次数的比例小于20%。 | 40 | 30 | |
处理后出水监测不达标次数占20%以上 | 80 | 60 | |
简易处理,出水基本不能达标 | 80 | 80 | |
渗沥液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 100 | 100 | |
环境监测 | 0.02 | 配备较完善的环境监测设备,能定期对大气、渗沥液、地下水、地表水及噪声等项目的主要指标进行监测,能提供连续、完整、准确的监测资料和报告 | 0 | 0 | |
能监测主要污染指标,但不能按标准定期进行 | 50 | 50 | |
能监测个别污染指标 | | 80 | |
未采取任何监测措施 | 100 | 100 | |
环境影响 | 0.06 | 所有排放指标监测数据均达标(包括自测和权威部门监测) | 0 | 0 | |
排放指标监测数据达标率大于50%小于100%(或监测数据高于本底值的参数小于50%) | 50 | 50 | |
排放指标监测数据达标率小于50%(或监测数据高于本底值的参数大于50%) | 100 | 100 | |
安全管理 | 0.03 | 安全设施配备齐全,安全制度健全,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 0 | 0 | |
安全设施配备不齐全,安全制度不健全,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 50 | 50 | |
曾发生过安全事故或存在安全事故隐患 | 100 | 100 | |
资料 | 0.05 | 资料齐全、正规 | 0 | 0 | |
资料不齐全、但关键资料不缺(如设计资料、地质资料等) | | 40 | |
资料不齐全、不正规,缺少一些关键资料 | 100 | 100 | |
注:
- 雨污分流:阻止填埋区汇水面积内的雨水进入填埋垃圾体的方法和措施。
- 场区消杀:垃圾填埋场内进行的杀灭老鼠、苍蝇、蚊虫等有害动物和昆虫的过程和措施。
- 飘扬物: 指从垃圾填埋场中被风刮起、飘扬在场区或周围空中的塑料袋、废纸等轻物质。
附件3:《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和认定报告》
填埋场名称 | | 地址 | |
运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 | 职务/职称 | |
联系人 | | 电话 | |
移动电话 | | 传真 | |
电子信箱 | | | |
评定等级 | | 是否有争议 | |
评定等级的主要理由(设计、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等方面): |
存在主要问题和争议: |
检查组长签名 | | 检查时间 | |
检查组成员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