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浙江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浙政发〔2005〕24号
【发布日期】 2005-04-29
【实施日期】 2005-04-29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我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条件良好,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保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指导性文件,以及编制相关部门、行业规划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纲要》的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1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我省海洋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国土”和“建设海洋经济大省”两个阶段,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进入新的世纪,我省海洋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具备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良好基础。
  (一)发展现状。
  1.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我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海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56倍;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0%;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组合优势显著,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保障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2.海洋经济总量初具规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过全省沿海各地的共同努力,我省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03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为2200亿元,比2002年增长22.7%;增加值710亿元,比2002年增长22%,并占2003年全省GDP的7.7%。海洋产业三次结构从2002年的21∶36∶43调整为2003年的18∶36∶46。近几年来,我省大力调整渔业结构,鼓励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海洋捕养产量和产值比分别从1998年的87.5∶12.5和74∶26调整为2003年76∶24和62∶38。海洋第二产业继续得到加强,2003年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170亿元和253亿元,其中,海水产品加工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83亿元和31亿元,船舶修造分别为86亿元和20亿元,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洋油气等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兴起。2003年海洋第三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790亿元和327亿元,在海洋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继续上升。全省主要沿海港口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9亿吨,其中宁波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5亿吨和277万标箱,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五位。海洋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03年涉海旅游总收入达到269亿元。以港口海运和滨海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创造增加值最多的产业。
  3.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沿海地区和主要海岛的交通、电力、水利和通讯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杭州湾大通道、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等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新建扩建了一批海岛干线公路、大岛互连工程,万人以上大岛开通了一批滚装渡轮和快速客轮,5000人以上大岛和大部分3000人以上岛屿均已建有客货专用码头,使陆海之间、大岛之间互通性大大增强,海岛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已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千里高标准海塘的建成,提高了沿海和海岛抵御台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渔港建设力度加大,渔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实施“小岛迁、大岛建”战略,促进了海岛人口集聚与生产力布局的优化。
  4.海洋综合管理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依法治海工作不断深入。完成了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建设,编制了《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海域使用权证和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无偿、无序、无度”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全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和赤潮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开始建立。努力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筹建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的进展,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组织”。
  (二)存在问题。
  我省海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整合度不高;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海域使用和空间布局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任务艰巨,传统优势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滞后,港口海运和临港工业的发展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海洋执法体系、执法能力建设仍然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发展机遇。
  迈入21世纪,海洋经济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期。首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全面参与和融入国际竞争,充分发挥海洋大通道作用,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结构的提升和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海洋经济是环杭州湾地区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随着我省陆域经济整体规模的扩大和海洋经济向深度、广度进军,陆海之间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布局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杭州湾大通道、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洞头半岛工程(以下简称“三大对接工程”)的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将在陆海经济联动发展中取得新的突破。

二、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总体部署,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以滨海城市和陆域经济为依托,以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加快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