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县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部门,省驻文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州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切实做好我州“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05)26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现就做好我州“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编制好我州“十一五”规划,对于实现全州追赶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步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做好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搞好规划是争取项目和投资的先决条件。同时,“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新、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一)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增长,发展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彻底改变一切单纯围绕经济发展、“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的观念和做法,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来,充分重视就业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要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破除城乡分割,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思想观念、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政策措施等各个方面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在编制我州“十一五”规划时,尤其要注重缩小城乡居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三)要统筹区域发展。要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以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统筹考虑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主要不是缩小生产总值的差距,而是缩小人均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的差距,最终是缩小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缩小地区差距的主要途径,一是发展经济;二是人口合理流动。 (四)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十一五”规划时,要坚持经济与社会“两手抓”,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把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增进人民社会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五)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在规划经济建设时,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要;既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循环经济,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牢牢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运用好我州的区位优势,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和“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推进开放的同时,始终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加大扶持州内企业的力度,提高州内资本的积累能力。要认真评价待开发资源的地位,在资源开发中努力争取我州的利益。要注意利用好州内产业基础,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改善我州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 二、正确认识新时期规划的性质和作用 根据国务院关于规划体制改革的精神,今后规划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国家已经实行依据规划决策重大项目的制度,并且提出要求,今后不考虑未进入规划的建设项目。因此,我州编制“十一五”规划总的要求是:以政府履行职责的领域为主要对象,增强有效性、权威性,减少指导性。 一是明确规划的宗旨。即坚持全面、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从文山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要改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观点和做法,解决好“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坚持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 二是规划的内容要突出。要强化政府履行职责的领域,弱化市场调节的领域。要树立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在空间上均衡的理念,把经济和人口引导到适宜人居住的区域。要在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强化从公众利益出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要着力研究制定政策和专项规划提供依据的内容。重大项目或政策内容要更具体,以规范相关的政府行为。 三是规划要解决问题。要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提高针对性、方案性。明确提出五年间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采取的思路、体制和机制、政策措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