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意见和云南省10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开展销售收入倍增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有关企业,有关金融机构: 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省政府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和10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倍增行动。现将《云南省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意见》、《云南省10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开展销售收入倍增行动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云南省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省政府决定组织实施《云南省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倍增计划”),即以2002年为基数,在过去两年工作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07年,实现全省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翻一番,企业实现利润翻两番的目标。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倍增计划是促进全省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实施“倍增计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对上游能源和原材料越来越旺盛的需求。我省工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经济总量有限,增长速度多年居于全国后位。通过实施“倍增计划”,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努力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是实现工业强省目标、确保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实施“倍增计划”的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年多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工作措施,培育园区载体,打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技术进步平台、产业(企业)集群发展平台、企业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平台和人才保障平台等五大平台,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2004年,全省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均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工业发展速度开始扭转长期处于全国末位的被动局面,提前一年实现《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非烟工业比重首次超过烟草工业,长期困扰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单一现象开始发生积极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结构渐趋合理,发展后劲开始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实施“倍增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和良好发展环境。 二、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以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既快又好发展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开展大型工业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倍增行动”和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非公、乡镇等企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动行业和资源整合,继续加大工业投入力度,积极构建支撑工业发展倍增的五大平台,不断提高工业开放水平,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经济运行宏观调控体系,促使全省工业实现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同步提升,力争提前完成工业强省战略的阶段性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 围绕实现全省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我省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为: 1.工业发展速度与效益目标 ——工业增加值,在2002年780.3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2007年达到1560.6亿元,年均增长14.9%;其中2005年-2007年年均增长14%左右;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在2002年371.5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2007年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14.9%;其中2005年—2007年年均增长10%左右;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在2002年73.2亿元的基础上翻两番,2007年达到292.8亿元,年均增长32%,其中2005年—2007年年均增长16%左右。 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非烟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到2007年力争达到55%左右。力争提前实现《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10大重点产业2007年发展目标。 ——所有制结构调整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到2007年力争达到43%左右。 ——企业技术创新目标。企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达到《云南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即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比例2007年达到1.5%、研发经费投入比例达到1%、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 ——产品结构调整目标。开展创建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活动,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 3.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元CDP能耗由2003年的1.68吨标准煤降至2007年的1.62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用水量2007年比2004年下降1.7%;工业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2007年比2004年提高14%,达到45%以上。 4.工业投入目标 以2004年工业投资总量为基数,到2007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三)工作重点 推动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开展销售收入倍增行动。从2005年开始,在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公司、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等10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中组织实施企业销售收入倍增行动,用好行业整合和资源整顿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资金和资源向实施“倍增行动”的大企业集中,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使这10户企业的销售收入翻一番。 实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围绕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光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能源、传统产业、农特产品深加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八个重点领域,通过加大政府投人,鼓励企业投入,引导社会投入,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突出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节约型工业企业建设,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产学研示范等工作。力争到2007年,在提高重点产业与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发展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消化引进技术上取得较大突破,在推广应用现代信息与生物、节能降耗等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上取得明显进展,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