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2005—2007年襄樊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湖北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襄樊政办发〔2005〕58号
【发布日期】 2005-05-31
【实施日期】 2005-05-3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2005—2007年襄樊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国土资源局关于《2005—2007年襄樊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2005-2007年襄樊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有计划、有准备防御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订本防治方案。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我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据已完成的县级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应急调查查明,境内先后发生了476起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已治理3处),主要分布在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其中市区1起,南漳县115起,保康县138起,谷城县221起,老河口市1起。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其中滑坡307起、占64.5%,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处于不稳定状态。

  南漳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分布于李庙镇东沟村至九集镇石门水库公路沿线和邓家崖磷矿、城关镇连营山村、巡检镇高灯山村、东巩镇魏家湾村和口泉村,总面积68.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7%,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

  保康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分布于保康县北部台口—寺坪—过渡湾一带,面积190.2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90%,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为建房、筑路、开荒耕种等人类工程活动,人为切坡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

  谷城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分布于茨河镇白龙庙村及镇居委会、盛土康镇绿洼村和土岭村、赵湾乡窑岭村、紫金镇干溪沟村、玛瑙观村、蒋家坡村和柳树坪村,面积24.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0%,地质灾害点总数为11处,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开挖及耕作活动。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我市地质灾害涉及到全市4个县(市)30个乡镇436个行政村,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50万元,威胁22181人的生命安全,潜在经济损失42635万元。目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1、山区农村:全市476个灾害点中,有470个点分布在山区农村,直接影响灾害点附近农民住房、乡镇政府、村委会、农田、耕地和林地的安全。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