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九江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5年九江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OO五年六月六日 2005年九江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为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江湖堤岸崩塌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本预案编制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是: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保证重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一、全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隐患公布情况 我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给灾区群众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一是地质构造特征,二是工程建设诱发。目前全市共发现规模大小及危害等级不一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余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有29处,威胁人数有1372人,威胁房屋1083间,预计经济损失达 1208万元。2004年全市共发生一般级地质灾害7起,崩塌方量3410立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7万元。全年无重大地质灾害发生。 (二)地质灾害发生特点 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生在雨季汛期,尤其在4-7月份降水集中期,连降中到大(暴)雨时,大量发生。地面塌陷一般与地下水位下降密切相关,多出现在枯水季节。矿山地下开采、城市抽取地下水,也会诱发地面塌陷,造成农田毁坏,房屋开裂、倒塌。堤岸崩塌和露天矿山边坡崩塌。 我市发生地质灾害一般以小型为主,降雨较多年份也有大、中型规模地质灾害发生。近年来,因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比率不断上升,如不规范的采矿活动、大型工程建设(公路、隧道、堤坝建设),不合理的城乡建房及地下抽水等。2004年发生的7起地质灾害均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 二、本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和防御重点 (一)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据气象资料表明,2005年汛期降水雨量将超出常年平均量,雨量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依然存在,持续性暴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汛期在我市西部山区、矿山及其周边地区、铁路及公路沿线,风景区应特别注意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长江、鄱阳湖沿岸应严防堤岸崩塌,武宁、瑞昌、彭泽等岩溶发育地区应密切注意地面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