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蚌埠市人民政府印发蚌埠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蚌政〔2005〕56号
【发布日期】 2005-06-21
【实施日期】 2005-06-2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蚌埠市人民政府印发蚌埠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蚌埠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预案精神,结合实际,于2005年12月底之前完成各专项应急预案和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应急预案。要做好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指挥水平和专业技能;抓好面向全社会的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蚌埠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和促进我市社会政治稳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其他危害。
  预防为主、有效应对。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应对高效、有序。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处置全市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一般、较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和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依法规范、科学决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发挥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
  整合资源、平战结合。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科学配置和使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辐射作用;完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运行机制,将平时管理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1.3 编制依据
  《宪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等。
  1.4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类别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龙卷风、暴雪、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筑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1.5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可以预见或突然发生的各类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
  市各专项应急预案和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急预案是本预案的组成部分。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领导机构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主任,其他副市长任副主任,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蚌埠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公安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为成员。
  市应急委的日常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担。
  2.2 指挥机构
  依照法律、法规,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市人民政府设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各专项应急机构(如: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等)作为市应急委处置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门应急指挥机构。其负责人由分管副市长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必要时由市长担任。
  专项应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拟订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2)贯彻落实国家、省应急领导机构和市人民政府的决定;
  (3)负责指导全市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
  (4)组织、指挥、协调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5)承办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6)承担市人民政府和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的日常办事机构分设在市人民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
  2.3 专家咨询机构
  市应急委设立专家咨询组,由各领域的技术、管理和法律专家组成。
  主要职责是:
  (1)参与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的拟订和修订工作;
  (2)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建议;
  (3)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为公众提供有关防护和技术咨询;
  (5)承担市人民政府或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设立相应的专家咨询机构。
  3. 预测、报告、预警
  3.1 预测
  3.1.1 市人民政府组织建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监测体系。市各专项应急机构和各县、区应急工作机构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本系统或本辖区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制度,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重大信息,按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3.1.2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各有关单位应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支持、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建设。常规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
  (1)可能诱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
  (2)主要危险物质和重大危险源的种类、特性、数量、分布及有关内容;
  (3)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类型及影响区域;
  (4)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的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
  (5)城市建成区分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