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绵府发〔2005〕15号
【发布日期】 2005-06-22
【实施日期】 2005-06-22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绵府发〔2005〕15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绵阳市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两个面向”,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更好地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绵阳的重要保证。我市既是一个工业结构调整任务重的城市,又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农业大市,同时还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困难群众量大面广,现实的救助需求与现行救助体制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救助工作任务艰巨。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快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工作的领导,制定和落实好切合当地实际的实施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救助政策,创新救助机制,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尽快使社会救助从分散、临时、单一的模式向统一、归口、综合的模式转变,不断提高我市城乡社会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绵阳市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2005年—2010年)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建立长效救助机制,有效构建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一心为人民,全力谋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两个面向”、“八个必须”的执政方略,以构建和谐绵阳为目标,以优化整合救助资源为核心,以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重点,以救助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手段现代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高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到2010年,即“十一五”规划末,力争在全市建立起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运转协调、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所有困难群众的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实施救助制度的原则
  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和实施社会救助制度,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既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实施社会救助制度,必须坚持“个人自救与政府救助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方针,在不断增强困难群众“造血”功能,全面提高其自救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确保必要的救助资金,并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制度配套、形成合力。要着眼于社会救助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构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运转协调的社会救助体系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