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政府工作的实施细则 (2005年6月28日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为加强和规范对政府的监督工作,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江西省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实施监督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监督范围和重点 第一条 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对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包括上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派出机构和垂直管理机构)遵守、执行宪法、法律和上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等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大常委会应当依法重点监督: (一)超越职权制定和发布规范性文件或者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 (二)行政决策失误,造成国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严重损失的; (三)具体行政行为严重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四)计划调整、预算执行和决算不规范、不真实、不合法的; (五)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处理而不处理,或者处理明显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章 监督方式和程序 第一节 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有关方面的工作报告。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工作报告,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列入议程的,报告机关应将工作报告的正式文本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行10日前送市人大常委会。 市人大常委会临时决定听取的工作报告,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列重大事项,市人民政府应当以议案形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 (一)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的主要决策和部署; (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长期规划的修改及部分变更; (三)市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及市本级财政决算; (四)市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方案; (五)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的改革方案; (六)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大举措; (七)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修订方案,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及有关重大问题; (八)决定代表本行政区域的标志及授予本市公民特殊荣誉称号; (九)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的重大措施; (十)市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决定应交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作出决定的重大事项;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应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作出决定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列重大事项,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可以提出意见、建议,必要时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或者决定: (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二)国民经济建设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 (三)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四)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五)市本级财政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管理、使用情况; (六)华侨、归侨、侨眷及外商权益的保护情况; (七)市人民政府调整、变更其组成部门或工作部门,派出行政机关,以及县(市、区)、乡(镇)两级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合并或变更方案; (八)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重大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 (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资源保护规划和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污染防治规划的执行情况; (十)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方案及实施情况; (十一)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特大自然灾害、特大疫情和特大事故及其处理情况; (十二)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十三)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及备案的重要情况; (十四)社会治安、行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情况; (十五)水、电、煤气、医疗、公共交通等服务价格的调整,对学生、农民及企业等收费标准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