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食品放心工程规划(2005-2007年)》的通知 州府办发[2005]64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黔西南州食品放心工程规划(2005-2007年)》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七月五日 黔西南州食品放心工程规划(2005—2007年) 食品放心工程是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响应的一项民心工程。为了使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明确2005-2007年我州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确保全州食品安全。按照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编制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2007年)的通知》(黔食安委办发[2005]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概述 (一)全州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将大力发展特色食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食品产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开发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具有黔西南州特色的产品、食品消费稳定增长,城乡市场活跃,餐饮业增速较快,食品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全州食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88557千元增加到2004年的210528千元,年均增长24%。 1、种植、养殖状况。2004年,全州农林牧渔总产值533324万元,其中谷物及其它作物产值195445万元,畜牧业产值215483万元,蔬菜园艺作物59820万元,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10759万元,渔业8260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36.65%、40.40%、11.22%、2.02%和1.55%。 2、生产加工状况。全州食品生产加工业73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户,占33.9%,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184284千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7499千元。 3、流通状况。2004年,全州有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65个,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455户,其中生产单位92户、食品批发零售经营户3096户,饮食服务业3067户,其中个体2933户、企业134户,集体食堂260户,食品摊贩1032户,分别占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总户数的42%、41%、3%、14%;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7298户,办证率97.9%。全州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1.4万余人。 4、消费状况。2004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981元,占消费性支出的38.57%;农村居民人均年食品消费支出769元,占消费性支出的54.42%。 (二)全州食品监管的基本情况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前,我州食品监管职能主要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承担,没有综合牵头部门。2004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决定,我州成立了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具体职能仍由部门承担的基础上,州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全州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能。去年,根据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黔府发[2004]14号)精神,对有关部门的职责作了明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下发后,要求对食品安全采取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为加强全州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加大协调力度,州人民政府还成立了分管副州长任主任,分管副秘书长和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任副主任,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黔西南州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也相继成立,我州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初步形成。按照国务院、省委、省人民政府要求和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州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各县(市)、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案件举报查处、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信息收集发布和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目前,全州食品机构初步完善,全州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均初步建立了一支业务能力强、基本素质过硬的监管执法队伍。 (三)全州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004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国办发[2003]65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80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州实情,制定了《2004年黔西南州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州食品放心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措施,并根据食品监管体制的改革,明确州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2004年的全州食品放心工程。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使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突出监管重点,标本兼治、扎实推进。2004年,我州重点打击制售伪劣食油、食盐、酱油、病害肉、有毒大米和假冒名酒等违法犯罪活动,取缔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整治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作为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点,突出13项工作目标,同时,抓好专项治理和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使食品放心工程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