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年)》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鲁政发〔2005〕93号
【发布日期】 2005-07-14
【实施日期】 2005-07-14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年)》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现将《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各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七月十四日

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年)

  为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知识产权竞争,提高我省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特制定本《纲要》。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知识产权是关于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以及其它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的权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知识产权战略是指通过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和服务的总体谋划。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发达国家均把知识产权提升到振兴国家经济的战略高度,并将知识产权规则作为解决国际经济和贸易纠纷的重要手段,纷纷出台本国知识产权战略,目的在于以知识产权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谋求全球竞争优势,保持其垄断地位。一些跨国公司正在利用知识产权构筑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经贸活动日益频繁,遭遇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提高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扩大进出口贸易,有利于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提高我们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从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出发,提出大力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我省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必须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激励创新、规范竞争、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决好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素质、资本、土地等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改变单纯依靠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模式,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形成,培植我省的知识产权优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
  二、山东省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一)基础和条件。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并行运作的保护体系初步形成,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不断增多。知识产权拥有量居全国前列。截止2004年,全省累计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为12.8万余件和7.3万余件,分居全国第四和第五位;注册商标11.2万余件,居全国第五位;著作权自愿登记、计算机软件登记、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等均居国内前列。这些都说明我省已进入知识产权大省行列,知识产权创新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差距和不足。
  目前,我省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量少质低、分布不均、保护力度不够、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投入不足等问题。
  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相对较低,与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要求不适应。全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仍然偏少,重大发明创造还比较缺乏,全省获得发明专利的数量与先进省市相比有较大差距。截止2004年,我省累计向国外申请专利307件,仅占全国的3.4%。2004年,全省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数量仅为北京的24%、广东的40%;每百万人拥有授权专利106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近13万家工业企业,只有1211家申请了专利,仅占工业企业的1%。
  知识产权产出分布不均,与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不适应。2004年,半岛城市群8市共申请专利14335件,其中发明2648件,分别占全省申请总量的78%和82%。全省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4537件,其中海尔、海信、中国重汽等5家企业申请专利1519件,占当年全省企业申请量的33%。全省拥有的植物新品种、驰名商标、计算机软件等也大都集中在半岛城市群。中西部知识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绝大多数企业还缺乏知识产权支撑。
  知识产权人才匮乏,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不适应。全省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知识产权高层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尚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在全省现有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中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不足30%,全省仅有执业专利代理人160余人,具有植物新品种代理资格的不到10人,在现有律师队伍中具有专利代理资格的不足20人。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与加大对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