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养殖水域规划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广西自治区玉林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玉政发〔2005〕27号
【发布日期】 2005-07-20
【实施日期】 2005-07-20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养殖水域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玉林市养殖水域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五年七月二十日

玉林市养殖水域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和国家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玉林市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根据玉林市的实际情况,对水产养殖水域进行规划。

第一章 水产养殖业的自然资源概况

  一、水域资源状况
  玉林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东连广东,毗邻港澳和海南,面临北部湾,西靠大西南,是华南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的结合地带。
  (一)地形。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谷地、台地、平原均有,尤其以丘陵地分布较广。
  (二)地貌。
  全市最高山峰是大容山主峰梅花顶,海拔1276米。玉林盆地四面山岳环抱,地势低平,南流江蜿蜒其间。博白盆地三面环山,一面迎中丘地带,形成较完整的盆地。南流江自北向南流过,两岸形成河流冲积阶地和小平原。以上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方便,光、热、水资源丰富,是玉林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基地。
  (三)水域类型。
  水资源比较丰富,玉林市主要水系有两个,一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浔江一级支流;二是单独流入东南沿海水系,主要河流为南流江,其次为九洲江。全市河流分布比较均匀,水量较丰沛,水资源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各水域面积,详见附表一)。
  二、水文气候条件
  (一)气候条件。
  玉林市大部分土地在北回归线以南,南面近热带海洋,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21.9-22.8℃,最冷月平均温度12-15℃,在强大寒潮入侵影响下,极端最低温度0.4-1.4℃,日温≥10℃,全年无霜或仅有轻霜,这为鱼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热量充足,夏长冬短或无冬,年均日照时数1685-1778小时,太阳总幅射能106.40-110.75千卡/平方厘米·年,为基础饵料生物的滋长繁殖及合成有机营养物质提供了充足的光热能源,直接或间接为鱼类生长提供营养源。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600-1900毫米,使养殖鱼类生活的水体环境有充足的天然水补充。
  (二)土壤与水质。
  玉林市的土壤多为红壤土,由于高温多雨,动植物残体、有机质分解迅速,浮游生物繁盛,鱼类天然饲料丰富,各类水域的水质多呈中性或微酸性。村边、城镇的池塘水质较肥,透明度一般为30-35厘米,浮游生物为62.985-45.405毫克/升,中小型水库的水质为一般营养型。从抽样的10个中小型水库测试中,透明度为68-135厘米,酸碱度在6-7.4之间,每升水浮游植物的现在量在82-120万个之间,藻类多是兰、绿、硅、甲、金、裸藻等,以兰绿藻为优势,每升水浮游动物的现在量为1515-4500个,以轮虫、原生动物为优势,初级生产力较高,对渔业生产是有利的。
  三、生物资源状况
  (一)鱼类资源。
  玉林市(地区)淡水鱼种类繁多,1984年原玉林地区(包括贵港、桂平、平南)渔业资源普查(1984年至今未普查)记载的淡水鱼类有116种,分属25科12目,其中鲤科鱼类有70种,占总数的60.3%;鳅科7种,占总数的6%。一百多种鱼类主要分布在贵县(现贵港)、桂平、平南、博白境内的江河水域内以及北流、玉林等县(市)的江河内。其中有洄游性鱼类3种,即溯河性的鲥鱼和白肌银鱼、中华鲟,降河性的鳗丽、南流江毛蟹,有生活在浅海可进入淡水的花鲈鱼。江河捕捞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鲩、鲢、鳙、鲫、鲤、鳊、鲮等50多种。
  (二)养殖鱼种类。
  各县(市)区传统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鲮鱼、胡子鲶、罗非鱼、鳊、鲫鱼、泥鳅等。罗非鱼、野鲮已成为玉林市提高养殖产量的当家品种。改革开放后,各县(市)区也先后重点开发一些名特优产品,如胡子鲶、七星鱼、毛蟹、鳖等(各养殖品种和区域分布,详见附表三)。
  四、水产养殖饲料资源概况
  玉林市的鱼类天然饵料丰富,各类水域的水质多呈中性或微酸性。村边、城镇的池塘水质较肥,透明度一般为30厘米-35厘米,浮游生物繁盛,每升水有浮游生物62.985毫克至45.405毫克。以轮虫、原生动物为优势,初级生产力较高,对渔业生产有利。江河水质PH值一般在6.4至8.2之间,溶解氧为7.64-8.48毫克/升。
  可供鱼类食用的自然饲料有青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如青草、瓢莎、红萍、水浮连、苦草、轮叶黑藻、水绵、水花生、水葫芦、鱼腥藻等,这些饲料分布面较广,数量较多,营养较丰富,四季均可采摘。常见的青草有白花蓟、红草蓟、益母草、三叶鬼针草、节节草等,这些杂草丛生在塘边、屋边、园边、荒地,采集方便。
  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现已有能满足不同养殖品种的营养完全的高品质的商品饲料。
  上述丰富的水产养殖业自然资源,为科学利用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
 
第二章   养殖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带来了水产事业的大发展,渔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水产品总量的大增长(1991—2003年渔业生产情况,详见附表二)。水产业是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节粮型产业,耗能低、投资少、效益好、见效快,是玉林市农业生产优势之一,但又是大农业中最薄弱的产业。几十年来,国家对水产业的直接投资较少,而淡水养殖主要通过自我发展,在大农业中比重有所上升。
  在改革开放前,原玉林地区渔业生产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致使渔业总产量徘徊不前;改革开放后,由于党的农村政策正确,充分调动群众养鱼积极性,玉林市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在广西和全国都有一席之地,其中1995-2000年淡水养殖业呈现跨越式的发展,1995年原玉林地区5县市(玉林、北流、容县、陆川、博白)养殖面积12121公顷,水产品总产量47509吨,其中养殖产量41838吨,捕捞产量5671吨,渔业产值19626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3.16%。到2000年,玉林市淡水养殖面积13341公顷,水产品总产量86984吨,其中养殖产量76227吨,捕捞产量10575吨,渔业产值35948万元,同1995年相比,分别增长10.1%、83.1%、82.2%、86.5%、83.7%。2000年渔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4.85%,全市有渔业村2个,渔业户14823户,渔业人口59844人,渔业劳动力53769人,其中专业劳动力20209人,兼业劳动力33560人,全市人均淡水产品产量15.2公斤。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经验。
  1985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和广西优惠政策的促进下,玉林地区把发展淡水渔业作为综合开发国土水域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丰富城乡市场,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方面来部署,把提高水产养殖单产作为水产工作的主攻方向,抓好技术措施的落实。一是抓好综合技术措施推广应用,努力提高池塘养鱼单产;二是提高水面利用率和扩大养殖水面;三是推广高产的优质鱼种;四是因地制宜恢复和发展稻田养鱼;五是提高池塘科学管理水平,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六是水电部门抓好水库养鱼。同时,增加对渔业的投资。1985年,全地区(包括贵港、桂平、平南)渔业放养面积1932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1898吨,渔业产值149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80%。1990年,县级玉林市由于全面实施“水产丰收计划”,全市淡水鱼产量达5130吨,成为广西第一个全国淡水养鱼基地县(市)。
  1992年,玉林地区按政策调低水产品特产税,鼓励单位、个人开发荒山、荒水、荒地,并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一些县(市)出现了争包、标包鱼塘的现象,许多过去丢荒的山塘水库得到开发利用,推田挖塘也形成一股热潮。1994年对中低产鱼塘逐步进行改造,浅塘改深塘,取名“浅碟变海碗工程”,共改造鱼塘3066.67公顷。
  1995年,玉林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开发水产资源大力发展水产业的决定》,落实允许农民利用不宜种粮的田地改塘养鱼和建立城郊鱼塘保护区制度的政策,支持养鱼户把低洼地、鸡口田、丢荒地等改造为养鱼池塘。对承包户实行优惠政策,适当延长承包期,由5年至10年延长到20年至30年以上,对开发山塘水库、荒滩的实行从低标包,对改造加深鱼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