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和全国煤炭工业会议精神,按照八届省委常委第117次会议要求,现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加快大中型煤矿建设,促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煤炭资源配置,提高煤炭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能力,解决煤炭工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煤炭总量的增长需求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促进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煤炭是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仍存在一些影响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和煤矿建设的问题:一是煤炭供需矛盾突出,煤炭产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我省煤炭产量年增幅仅为3.2%,煤炭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仅为0.3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煤供应持续紧张,主网电厂缺煤停机或减负荷运行最高达127万千瓦;经常出现枯水期缺煤大面积拉闸限电情况。二是煤炭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全省煤炭生产较为分散,矿井数量多且规模小,单井平均产量仅为3.8万吨,缺少有效平衡和稳定煤炭市场的大型煤炭企业,导致政府可调控范围小,保障能力差。三是科技水平低,安全形势严峻。许多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低,安全投入少,生产条件差;小煤矿事故多发,百万吨死亡率高达7.06,煤炭生产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四是重点煤矿项目建设迟缓,新增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十五”期间计划开工建设12个煤矿项目,设计能力900万吨,目前仅开工4个,煤炭生产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五是煤炭勘探滞后,后备资源保障程度低。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原因,煤炭资源勘探相对滞后,精查储量不足,难以满足加快大中型煤矿建设的需要。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省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难以发生根本变化,煤炭仍将是支撑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能源。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尽快形成完善的煤炭工业资源开发监管、稳定供应、安全生产、循环经济和法规政策等调控体系,对促进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能源供给具有重大作用。 加快大中型煤矿建设,是解决我省煤炭工业历史问题和现实矛盾、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煤矿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我省大中型煤矿建设的目标:一是进一步加快国家规划内的大中型煤矿建设进度,建立千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集团,形成较为强大的煤炭保障供给体系。二是初步形成以煤电煤化煤冶联营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三是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和利用,重特大煤矿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四是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区环境治理为核心的煤炭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矿区综合开发建设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强的生产能力。围绕这一目标,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增强加快我省大中型煤矿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清并着力解决当前煤炭工业发展和煤矿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煤矿建设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我省大中型煤炭基地、培育大中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加大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煤炭资源优化整合,加快大中型矿井建设步伐,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竞争力,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加强规划指导,进一步规范我省煤炭资源开发秩序 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依法科学编制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是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加强资源利用保护、确保能源安全大局的关键,也是有效实施调控、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省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综合利用、 重视环保、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按各自职责做好煤炭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突出规划的指导地位,强化规划的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