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工作三年总体规划(2005—2007)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贵州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州府办发[2005]108号
【发布日期】 2005-08-23
【实施日期】 2005-08-23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工作三年总体规划(2005—2007)的通知
州府办发[2005]10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黔西南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工作三年总体规划(2005—2007)》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二00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黔西南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工作三年总体规划(2005—2007)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经济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黔西南州2005—2007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工作三年规划。   

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坚持党委、政府领导,抓好部门协调、指导和监督,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指示及《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部署,继续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认真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二)主要任务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州政府部署,围绕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加大整规工作力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自2005年起,力争用三年时间,以食品、药品、农资、建材等产品为重点,从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遏制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整规工作及市场调研,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突出抓好重点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诚信建设,探索建立对市场长效监督管理的治本工作机制,促进全州市场经济秩序早日实现全面好转。
  二、重点工作
  2005-2007年,认真抓好各项整规工作,并结合我州实际及整规工作中存在问题,以解决问题,深化整规工作,规范市场秩序为目标,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抓好国务院部署的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实施药品放心工程、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
  1.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培育食品生产、经销企业安全意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推进食品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全州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2.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坚持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继续抓好药品源头、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监管,强化药品质量意识。
  3.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七种假劣农资产品”①和“九种违法行为”②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4.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促进全州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
  (二)严厉打击走私、商业欺诈、传销和变相传销,深入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
  5.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加强诚信兴商宣传与教育,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着力构建流通环节防范假冒伪劣商品的治本措施。
  6.严厉打击走私。规范企业对外贸易经营行为,建立良好的进出口贸易经济环境秩序;加强对危禁品的查缉力度;基本消除“水货”等无合法进口证明的商品在市场上的销售。
  7.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加强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和虚假违法广告,揭露商业欺诈骗术,增强群众识别骗局、防范欺诈的意识和能力。
  8.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从严打击各种形式的传销和变相传销经营活动,确保我州不出现规模性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
  (三)做好强化税收征管,整治建材市场、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和价格市场秩序的工作
  9.整顿税收秩序。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切实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依法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特别是重大涉税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和震慑各类涉税违法活动,努力提高依法治税水平。
  l0. 整顿建材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假劣建材产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材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建材市场秩序根本好转。
  11.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市场调节机制,落实从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现从业企业优胜劣汰,控制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的局面。
  12. 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和房屋面积“缩水”的行为。
  13. 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从体制、制度上查找漏洞,强化治本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14. 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15.整顿市场价格秩序。规范收费行为,整顿价格秩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创建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
  l6.整顿和规范文化秩序。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创建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健康的文化生活。
  (五)继续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7.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从生产、经营环节,提高煤矿、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六)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整规工作治本之策
  18.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宣传,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三、年度目标及实施步骤

  (一)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  主要工作目标:

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其生产的农产品的监测,到2007年底监测率达35%,确保兽药和违禁药物抽检超标率分别下降1%和1—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兴义市实现机械化屠宰生猪。完成小麦、肉制品和茶叶等28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县、市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70%,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率达66%。县、市城市普遍建立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户“经济户口”。进一步推行食品市场准入、企业卫生管理、市场巡查、不合格食品退市及召回、食品安全快速反应、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及企业自查自纠等制度。

  年度实施步骤:

  2005年。扩大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出口产品及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经营户的监督管理。加强食品餐饮消费环节卫生监管和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健康及卫生状况监管。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及检验体系建设。加强自律和诚信建设,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

  2006年。继续抓好2005年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三绿工程”工作。增加试点单位数量,加大试点力度,支持和鼓励绿色市场或绿色加工生产线示范单位开展认证工作。制定10项食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并发布实施。扩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地区、行业和企业。

  2007年。继续抓好2006年工作的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广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培育绿色市场和绿色加工生产线。在完成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州范围推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  (二)实施药品放心工程

  主要工作目标:

  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督检查,强化药品GMP、GSP认证和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实施力度,监督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完成5-10个地道中药材品种的指导与帮扶。加强农村“两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管、配送网络。

  年度实施步骤:

  2005年。监督检查县以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覆盖率90%,监督检查乡以下经营使用单位,覆盖率40%;完成县以下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工作。

  2006年。监督检查县以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覆盖率95%,监督检查乡以下经营使用单位,覆盖率累计80%;兴义市90%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各县80%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

  2007年。监督检查县以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覆盖率100%,监督检查乡以下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覆盖率累计100%;兴义市100%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

  (三)整顿农资市场秩序

  主要工作目标:

  使七种农资产品质量合格率分别提高5—10个百分点;初步建立较为健全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形成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与相关事业机构相互配合的执法监管格局;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诚信经营制度,实行连锁经营;健全责任制度,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形成完善配套的农资产品法规体系。

  年度实施步骤:

  种子:

  2005年。建章立制,完善种子执法管理的配套规章。开展种子质量抽检,加强市场监管,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等违法行为。

  2006年。制定《种子市场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建立种子市场日常监管制度。加大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的管理力度,严把质量关、市场管理关,防止假劣种子进入市场。

  2007年。制定《相邻地区农作物引种管理审批办法》,初步实现全州种子管理与执法体系联网。

  农药:

  2005年。继续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开展《农药管理条例》宣传,对农药标签进行规范治理,初步建立州内农药生产企业的农药资料档案;举办农药行政执法培训班。

  2006年。加强高毒农药监管和农药标签治理,开展农药使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强化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

  2007年。逐步将农药标签规范治理纳入日常工作,农药标签合格率提高到80%以上;开展现场执法培训。

  肥料:

  2005年。重点对未取得登记证的复混肥进行清理整顿;举办1-2期肥料登记管理培训班;对肥料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肥料登记工作宣传,督促企业进行登记,提高肥料登记比例。

  2006年。重点查处未取得登记证生产经营复混肥行为,加强登记管理,进一步提高复混肥登记率;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肥料行为;举办1—2期肥料登记管理培训班。

  2007年。集中整治有效成份及含量与登记批准不符行为,组织抽检,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复合肥料的违法行为。

  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  2005年。全面推进我州违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非法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行为,加大查处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品力度,杜绝违禁药品的生产使用。

  2006年。取缔所有未取得兽药GMP合格证的兽药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强化兽药经营许可制度。严格执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药GSP)。<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