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现将《南宁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五年八月三十日 南宁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05]14号)要求,为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我市举行为契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小康为目标,以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服务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农业合作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重点培育壮大在一定区域内已形成生产传统,具备较大规模,能够集中连片生产,商品总量在国内外生产占有重要份额,具有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经过产业化开发,能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 (二)产业化发展原则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造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格局,形成生产、服务、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对外开放原则 坚持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相结合,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在对外开放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品牌发展原则 以增加科技投入、扩张规模、组织标准化生产和营销推广,做强做大优势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提高农业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 (六)科技创新原则 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农业优势产业跨越式发展。 (七)以人为本原则 大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好、调动好、发挥好和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与“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 三、发展目标 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十一五”规划期内达到优势产业及其骨干产品突出,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群;创立一批名牌农产品;建立完善农业优势产业科技和市场创新体系;扶持兴办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基本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 (一)农业优势产业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 优质稻谷、大宗蔬菜、糖料蔗、荔枝、龙眼、香蕉、柑橙、西瓜、木薯、茉莉花、八角、板栗、金银花、生猪、肉鸡、肉鸭、黑山羊等传统农业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产品优质品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甜玉米、马铃薯、木瓜、菠萝、桑蚕、蘑菇、花卉苗木、速生丰产林、肉牛、奶牛、罗非鱼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大幅度扩大,成为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 (二)农业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税利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3 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税利1000万元以上的20家。 (三)优势产业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10年,建立5家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国内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市场。 (四)农业优势产业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 到2010年,发展注册会员500个以上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家。培育交易额1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以上;建立甘蔗、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全市性的行业协会10个以上。 (五)农业优势产业品牌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 到2010年,农业优势产业经营组织创国家和自治区级著名品牌产品进一步增加,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产业产品 规划期内着重培育优质粮食、蔬菜、水果、蔗糖、木薯、桑蚕、食用菌、中药材、香料、花卉苗木、速生丰产林、畜牧、水产等13大农业优势产业。对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传统农业优势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按照既定的规划、目标和措施,重点提升产业化程度,向纵深延伸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对已经具备较大规模,具有明显自然资源和市场优势,生产规模扩大和产业链延伸开发潜力较大的产业,重点培育农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加科技投入,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特色品牌和名牌,建设优势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广标准化营销。 (一)粮食类产业及产品开发 1、传统优势产业。做强优质稻产业,重点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推行稻谷收获、干燥、储存技术应用,提高大米整精米率;研发应用大米精深加工、米糠油深加工、米糠健康食品生产技术,提高粮食加工的综合利用能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营销技术,打造品牌和名牌,应用包装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2、新兴优势产业。(1)甜玉米产业。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加强育苗、大田栽培、生产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主攻甜玉米食品罐头加工和速冻保鲜加工项目,引进玉米糖和玉米饮料产品加工企业;应用甜玉米秆、玉米苞心等副产品的综合加工技术,开发肉牛和奶牛粗饲料加工项目,进一步提高甜玉米的附加值。(2)马铃薯产业。引进推广高产高粉优质新品种,加强土地流转引导和服务,推行规模种植,提高规模效益;主攻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加强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服务,完善和规范淀粉加工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马铃薯订单生产;开发马铃薯食品加工项目,引进加工企业,带领马铃薯产业发展。 (二)蔬菜类产业及产品开发 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重点发展耐储运的菜用瓜豆和加工原料蔬菜;推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适当增加名特野生蔬菜品种比重;突出秋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广产地蔬菜预冷保鲜、分级、包装技术,增强蔬菜冷链运输和市场竞争能力;引进做大蔬菜罐头食品加工、贸易和连锁经营企业,增强蔬菜加工出口生产能力,增加蔬菜市场份额;加快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促进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