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
【字体:
【发布部门】 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发文字号】 2005年1月5日南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发布日期】 2005-07-29
【实施日期】 2005-09-0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

(2005年1月5日南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05年7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发展南宁市民族教育事业,维护少数民族受教育的合法权益,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民族教育,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对少数民族和在少数民族聚居与散、杂居的地区(以下总称民族地区)实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
  第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教育事业及其基本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贫困、边远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行优先照顾、重点扶持的政策。
  

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市民族教育工作。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民族教育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民族教育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行政职能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民族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及时推广科研成果、解决民族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七条  民族地区的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壮族聚居地区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壮汉双语教学。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注重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第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城市中小学校对贫困、边远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   

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有条件的群众自费送子女到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求学就读。

 

第二章 义务教育  

&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