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05-2007年)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05─2007年)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南宁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05-2007年)规划
为了便于我市今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有序开展,保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全国整规办《关于编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2007年)的通知》(整规办发[2004]20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发[2001]11号)确定的“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立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市场经济秩序整治“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按照国务院、自治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部署,深入持久地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划的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公平竞争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经济秩序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经济管理水平和法制建设程度。近年来,我市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协调机构,全市先后成立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和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各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针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务院、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多形式多领域的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先后开展了农资市场、集贸市场、食品市场、采供血和单采血浆、保护知识产权、危险化学品、酒类市场、建筑市场、烟草市场、土地市场、文化市场、药品市场、汽车市场、建材市场、税收秩序等专项整治,并持续地开展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所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涉及几十个领域,覆盖了经济活动的各个主要方面。揭露和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严厉惩治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得到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展开,政府的公信力得到了提升,有力的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促进了我市市场经济秩序的明显好转,保证了我市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复杂的经济、社会诸综合原因,当前一些经济领域中的市场经济秩序依然相当混乱,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一)价格秩序方面:一些乱涨价、乱收费的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价格秩序,也影响了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部分行业的价格和收费行为尚不规范,垄断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价格欺诈、价格垄断、哄抬物价、变相涨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也时有发生。明码标价的覆盖面不够高,一些行业的标价不规范。
(二)税收秩序方面:一些企业仍存在涉税违法行为,利用征管漏洞,实施偷、逃、骗税甚至出现抗税行为;一些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无证经营,形成漏征漏管户,逃避纳税;部分不法之徒制售假发票,严重扰乱我市经济秩序和纳税环境。
(三)农资市场秩序方面: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农资产(商)品的行为屡禁不止;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农资产品行为依然存在;农资广告不够规范。
(四)建材市场秩序方面:当前我市建材市场部分产品质量较差、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使用废旧钢材生产“地条钢”坯,使用“地条钢”坯生产圆钢、螺纹钢、圆盘条,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及无生产许可证生产螺纹钢等问题仍较突出;人造板质量强度不够,甲醛释放量普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五)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小型或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设施简陋、卫生条件较差;制售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的行为屡禁不止;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依然存在。
(六)药品卫生安全方面:城乡结合部、农村边远地区的监管仍比较薄弱,药品市场秩序较为混乱,销售、使用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事件时有发生;不法分子的制假售假行为愈来愈隐蔽,手段趋向高智能、高科技化;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突出;虚假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宣传和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药品价格偏高仍是群众投诉热点。
(七)内外贸秩序方面:商贸活动中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时有发生;存在一些阻碍酒类商品流通、不符合世贸规则的地方规定和做法;农村普遍存在无证生产散装白酒的小作坊,无证经营酒类产品、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私屠滥宰和加工注水肉及病害肉、市场销售私宰注水肉等行为依然存在。
(八)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专利工作未被纳入企事业单位议事日程;盗版盗印正规出版物,盗用正规出版社名义从事非法出版活动时有发生。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尚未开展,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比较低,不利于知识产权制度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推行。
(九)打击走私方面:当前南宁市的走私态势总体受控。2004年,查获南宁市走私案件11起,案值1.34亿元。但南宁市作为广西边境地区走私货物销售市场和中转站之一,反走私形势不容乐观,打私任务任重道远。
(十)打击非法传销方面:当前我市的传销活动,已从“推销产品”逐步演变成直接“拉人头”的变相传销;传销组织者虚构或借用公司名义,手段和方法不断翻新,对参与传销人员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实施人身和精神双重控制;传销活动由沿海地区向城市周边地区扩散,影响到我市的一些县域。
(十一)土地市场秩序方面:近年来,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原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急需进行修编;农村非法占地建房行为还比较多,处理难度比较大;占用基本农田建房、挖塘养鱼、种树等现象仍有存在。
(十二)建筑市场秩序方面:一是仍然存在围标、串标、挂靠投标等弄虚作假行为,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操纵招标活动,招投标恶性竞争、无理压价现象。二是工程项目业主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特别是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如不办理工程质量、安全措施备案及安全报监、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政府财政性投资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占全部拖欠工程款总额比重较大,房地产等社会投资项目业主拖欠工程款的问题还较严重。
(十三)房地产市场秩序方面:依然存在违规开发建设的问题、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问题、销售面积“短斤少两”的问题、地产中介活动中违规行为和物业管理中乱收费等违规行为。
(十四)文化市场秩序方面:一是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结构、布局不合理,影响了文化场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功能的发挥。二是文化市场档次低,规模不大。三是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滞后,部门协调管理待提高。四是违规经营单位(业主)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如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电子游戏厅经营赌博机、盗版音像制品屡禁不止等各种非法活动依然存在。
(十五)安全生产方面:2002-2004年三年间,我市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上升,并有快速增长之势。各类伤亡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占据主要位置,占全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5.38%和85.54%。其次是工矿企业事故,在工矿企业事故中,又以建筑行业和非煤矿山事故为首,这些事故占到全部工矿企业事故总数的45%和40%,而且工矿企业事故基本集中在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其所占的比例达到80%。另外,非法生产经营引发的事故有抬头迹象,而且其所引发的事故大多为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多人受伤和死亡,影响极坏,性质极其恶劣。这些情况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市安全生产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我市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一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尤其是中小企业业主还没有真正做到自觉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合法、守法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投入不保障,安全管理混乱,达不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事故连续发生,严重损害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十六)医疗服务市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非法行医屡查不止、屡禁不绝。无任何行医资格的游医、假医和“黑诊所”,多出现在城郊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密集地带和农村乡镇地区,并经常变换经营地点和藏匿药品器械躲避检查,给打击带来较大难度。二是违法医疗广告泛滥,借助虚假宣传、招摇撞骗,误导公众,或打着医学科研、军队、武警的幌子误导和欺骗患者。三是部分医疗机构守法意识薄弱,特别是一些民办及个体医疗机构,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合法经营、依法执业的观念,时常这一违法行为被制止了,另一违法行为又出现。四是少数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受经济利益驱使,违背职业道德,非法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进行选择胎儿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社会危害极大。五是随着医疗机构走向市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增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不按照核准的执业地点和执业范围行医的现象有增多之势。六是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相对滞后,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社会法制化建设进程的需要。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地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上述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我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给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群众缺乏消费安全感。而且造成投资环境恶化,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破坏我市的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因此,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建立规范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既是保证当前经济正常运行的迫切需要,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三、主要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把整治与规范、打劣与扶优结合起来。经过三年的整规工作,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基本走上日常化、法制化轨道。联合打假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完善,执法队伍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执法力度加大。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遏制;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初步建立起经营信用网络平台,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全市市场秩序与全国、全区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相适应相融洽。具体目标和分年度指标(以2004年完成的任务为基数)如下:
(一)整顿和规范价格秩序工作目标
按照“放得开、管得好”的总体要求,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法制建设,注重社会监督,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收费秩序,积极促进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建立和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服务。大力推进价格信用建设,到2007年,我市商场的明码标价率要达到90%以上,农贸市场明码标价率要达到70%以上。构建覆盖城乡的价格监督网络,争取到2007年全市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站的县区达80%。
(二)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目标
通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着力解决税源控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优化纳税环境,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全面推开纳税评估工作,逐步规范和协调纳税评估与稽查的关系,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度。
2005年:国税系统将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及用废企业、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房地产行业和百货超级市场税收开展专项检查。地税系统开展个人所得税、交通运输行业、建筑安装行业等税收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力争达到以下质量目标:处罚率15%以上,查补税款入库率达85%以上,各类专案反馈率为100%,检查计划完成率90%以上。国税、地税和公安等部门协作,开展两次以上打击制售假发票专项整治。
2006年:国税系统全面推开纳税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源的控管;在全市范围内各行业中,推广税控收款机的使用。地税系统全面推开纳税评估工作;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加强税源的控管;在出租车行业大力推行税控收款装置;结合文化市场治理整顿,对我市的娱乐行业、演艺市场的税收进行专项治理;开展上市机构等税收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力争达到以下质量目标:处罚率15%以上,查补税款入库率达85%以上,各类专案反馈率为100%,检查计划完成率90%以上。国税、地税和公安等部门协作,继续开展两次以上打击制售假发票专项整治。
2007年:国税系统全面推开纳税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源的控管;在全市范围内各行业中,推广税控收款机的使用。地税系统对房地产行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税收进行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力争达到以下质量目标:处罚率15%以上,查补税款入库率达85%以上,各类专案反馈率为100%,检查计划完成率90%以上。国税、地税、公安等部门协作,继续开展两次以上打击制售假发票专项整治。
(三)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工作目标
通过整顿和规范,不断提高我市优质农资产品市场占有率,彻底改变农资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的局面,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5年:农作物种子抽样合格率达99%,双杂种子产地检疫率95%;农药质量市场抽检合格率80%,农药标签抽样合格率80%;复混肥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70%,肥料类产品登记率85%;饲料检测合格率达93%,兽药检测合格率达70%;农机维修市场依法经营率60%,农机供应市场产品总类抽样合格率60%;农资打假立案数量比上年下降10%。
2006年:农作物种子抽样合格率达99.2%,双杂种子产地检疫率98%;农药质量市场抽检合格率85%,农药标签抽样合格率80%;复混肥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78%,肥料类产品登记率90%;饲料检测合格率达96%,兽药检测合格率达85%;农机维修市场依法经营率65%,农机供应市场产品总类抽样合格率65%;农资打假立案数量比上年下降10%。
2007年:农作物种子抽样合格率达99.5%,双杂种子产地检疫率100%;农药质量市场抽检合格率90%,农药标签抽样合格率85%;复混肥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86%,肥料类产品登记率95%;饲料检测合格率达98%,兽药检测合格率达95%;农机维修市场依法经营率70%,农机供应市场产品总类抽样合格率70%;农资打假立案数量比上年下降10%。
(四)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秩序工作目标
通过整顿和规范,实现建材市场秩序根本好转,确保各项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和各类家庭装饰装修材料的质量。
2005年:建筑用钢材、水泥质量检验合格率为82.5%,水泥计量抽检合格率为80%,烧结多孔砖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5%,人造板等装饰装修材料抽样批次合格率为75%。
2006年:建筑用钢材、水泥质量检验合格率为88%,水泥计量抽检合格率为85%,烧结多孔砖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0%,人造板等装饰装修材料抽样批次合格率为80%。
2007年:建筑用钢材、水泥质量检验合格率为93%以上,水泥计量抽检合格率为91%以上,烧结多孔砖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6%以上,人造板等装饰装修材料抽样批次合格率为90%以上,建筑用低压电器和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五)整顿和规范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目标
加强食品污染的治理,进一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完善食品卫生安全检测和监管制度,提高食品安全质量,营造一个经营者满意、消费者放心的食品市场环境。
2005年: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在15%以下,“瘦肉精”平均检出率在1.5%以下,水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