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2004年全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发改委《2004年全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各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继续加大社会发展工作力度,加快推动文化大省建设,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00五年九月三十日 2004年全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2004年,我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总体发展特点 (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先后出台了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调整企业最低工资、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等政策;为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制定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浙委(2004)1号),就农民增收、农村建设、城乡配套改革等作出具体部署;为全面繁荣社会事业,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和科技、教育、人才、卫生、体育强省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为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了应急机制建设,成立了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出台了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等工作意见。 (二)发展水平继续提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2003年全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我省的位次由上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3位,列上海、北京之后。从各个子系统看,生活水准指数和公益服务指数列全国第3位,社会经济总指数列第4位,人口现状指数和社会保护指数分列第11位和第16位,分别比上年上升1位和3位。据初步测算,2004年我省各项指数在全国的位次将保持上述水平。 (三)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科技水平继续提高,2004年全省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达95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0.84%,专利申请数、授权数上升到全国第2位,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比上年增加2项,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才战略积极推进,全省拥有人才资源(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307万人,比上年增长9.2%,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从上年的618人增加到675人;“大社保”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证,公众承受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成效 (一)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 1.“大社保”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强。11个市都初步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年末全省有139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中116万名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中,已有49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开始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 ——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全省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0.1万人,城市月人均救助金额为132元/人,农村为56元/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1.88%,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0.57%,共有4.87万余名“五保三无”对象开始了集中供养;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逐步建立。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6个发达县(市)如期实现了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目标,年末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8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提升至18个月,比上年提高4个月,人均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