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字体:
【发布部门】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三府[2005]129号
【发布日期】 2005-10-10
【实施日期】 2005-10-10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三府[2005]12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广大农村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3号)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意见的通知》(琼府办[2003]8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政府组织引导,尊重群众意愿;多方筹措资金,保证收支平衡;实行市级统筹,突出大病重病;报销及时兑现,社会公开监督”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 凡户口在本市的常住农村居民,以户为单位,均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居住农村地区的城镇户口居民、城市建设征地农转非居民及渔民等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也可以户(本户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除外)为单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垦暂不列入本办法实施范围。
  第五条 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以下简称参合人员),享有按规定要求的服务、医疗费用补偿及对合作医疗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按期缴纳参保金和遵守农村合作医疗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
  第六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年度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参合人员入保时应进行注册登记,以户为单位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并持证就医及报销。当年度参加,当年度受益。
  第七条 农村五保户、贫困家庭及特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个人参合金从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中解决,由民政部门统一缴纳。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市政府成立由市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和参合农民代表组成的“三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合管委”),负责全市合作医疗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市合管委的职责是:组织制定和修改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审定年度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负责实施办法和年度方案的组织实施及检查督促;资金的筹集、管理;资金预算、决算的审定;组织考核奖惩等。
  市合管委下设办公室,全称为“三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合管办”)。挂靠在市卫生局,是全市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机构,负责日常业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年度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二)负责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营运和管理,编制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方案;
  (三)负责审核、认定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监督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及费用水平;
  (四)负责《合作医疗证》的核发和医药费用报销凭证的审核;
  (五)对镇(区)经办机构实施监督管理,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六)对合作医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七)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的争议、纠纷进行调解与处理;
  (八)建立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合作医疗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使用与传递;
  (九)对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提供咨询服务等;
  (十)定期向市合管委报告工作,执行市合管委交办的其他工作等。
  第九条 各镇
  (区)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
  (简称“镇或区合管委”)。由各镇
  (区)领导、卫生院院长、农税所所长、村
  (居)委会书记代表和参合农民代表组成。其职责是:负责本镇
  (区)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承担上级合管委
  (办)委托的有关工作;负责宣传、发动、组织本镇
  (区)辖区内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按照政策规定组织发动农民自愿缴费、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扶持资金;协调处理本镇
  (区)合作医疗的其它事宜等。
  镇
  (区)合管委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站”
  (简称“镇或区合管站”),作为本镇
  (区)辖区范围内的经办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协助镇
  (区)合管委做好宣传、发动、组织辖区内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工作;按照政策规定代收农民个人缴费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资金;协助市合管办做好本辖区内农民医药费用报销凭证的初步审核;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及有关信息的收集上报;协调处理镇
  (区)合作医疗的其它事宜,完成镇
  (区)合管委及市合管办交办的工作等。
  第十条 各村
  (居)委会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
  (简称“村或居委会合管组”),人员以村
  (居)委会书记、主任、会计、参合农民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引导、发动村民参加合作医疗,筹集、上缴合作医疗资金;收集并公布有关信息;监督参合农民的就医行为;完成上级合管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等。
  第十一条 各级经办机构的人员工资,市合管办,河东、河西区合管站的工作经费和开办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不得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各镇合管站、村
  (居)合管组的工作经费由各镇
  (区)财政负责解决。工作经费原则上按农村居民人数安排:10万人以下的按人均不低于1元安排,10万人以上的超出部分按人均0.7元安排。

第三章 基金筹集

  第十二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其筹资水平为:
  (一) 参合人员每人每年缴纳10元;
  (二) 市财政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每人每年补助10元;
  (三)省财政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每人每年补助6元;
  (四)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每人每年补助20元。
  第十三条 鼓励、倡导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赠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四条 各镇
  (区)政府负责组织、宣传、发动和引导本镇
  (区)辖区内的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税征收机关负责农民个人统筹费的收缴,在收缴到农民个人入保金后,及时出具“海南省政府非税一般缴款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款收据”。
  第十五条 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第十六条 参合农民于每年的11月30日前一次性缴清下一年度应由个人缴纳的费用,可提前缴纳或一次性缴纳多年参保金,但不能逾期补缴。
  第十七条 积极推行“滚动式筹资模式”,即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消费结报费用时,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定点医疗机构可受托续征
  (代扣代缴)参合农户的下一保障年度的参合金。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