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汕府办[2005]199号
【发布日期】 2005-11-28
【实施日期】 2005-11-28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的通知
汕府办[2005]19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现将《汕头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汕头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
 

  为继续推进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简称“整规”)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成效。根据省整规办《转发全国整规办关于编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汕头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
  一、背景概述
  (一)现状
  2001年4月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整规工作的精神,坚持打击与整顿、建设与规范相结合,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整规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四年多来,我市紧紧抓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严厉打击逃税骗税、逃汇骗汇、走私贩私、制假贩假、逃废债务、坑蒙拐骗、“六合彩”赌博、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加油站、毒鼠强、有毒再生薄膜袋、集贸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加大对破坏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严厉惩处了违法犯罪分子,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好转。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整规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显现。
  从整规工作上看,开展不够平衡。个别地区和部门对整规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打击不力,某些专项整治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死角。市场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专项整治效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信息沟通不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罚代管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依法行政和监督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缺乏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市、区县两级整规机构的人员编制等问题还没有落实,制约了整规工作的自身建设。
  从市场形势看,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消费者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屡禁不止,制假手段和隐蔽性不断更新和变化,食品、药品违规生产和经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以及各种偷、逃国家税款的违法犯罪行为依然存在。打击各类走私、传销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整治任务任重而道远,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形势任务
  深入开展整规工作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加快,区域合作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继续推进,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回升。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区域经济合作加速推进,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积极变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稳步推进,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并发挥效应,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这些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另方面从我市的情况看,我们进一步端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强化管理,在强化管理中加快发展,凝聚人心,组织突破,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了知难而进、不甘人后、干事创业、寻求振兴的社会氛围,经济实现了较快恢复性增长。因此,必须通过继续深入开展整规工作,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企业依法经营,各类市场主体依法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构建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整规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张德江同志考察汕头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强化管理,提升素质”的总体要求,抓住发展机遇,加强薄弱环节,突破重点和难点,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以推进依法治市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努力构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监管机制,为完成“十一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重典治乱”。依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严惩犯罪分子。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依法快捕快诉,快审快判,“稳、准、狠”从重从快打击。坚决查处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和国有企业中与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包庇和纵容违法犯罪活动的腐败分子。同时,把对经济秩序危害大,具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打击和整治的重点,进一步推动整规工作的深入开展。
  2、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深入揭露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把专业队伍的专项整治与充分发动群众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畅通的群众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扩大案源,形成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人人喊打的局面。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清理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性法规,修订、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树立依法行政、守法经营的观念,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垄断经营行为。
  3、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抓住大案要案,加大打击力度,形成高压态势,遏制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和蔓延的势头,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果。立足于治本,对整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举一反三,从机制、制度和工作上找出漏洞和薄弱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和机制,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
  4、坚持以整治促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整治工作贯穿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中。严格依法办事,保护守法经营,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通过整治,扫除危害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各种消极因素,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力争经过三年左右的整治,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骗税、逃汇骗汇、走私贩私、经济欺诈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得到根本遏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得到揭露和处理,犯罪分子受到严厉惩处。有关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和执法力度得到加强。群众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秩序比较规范有序,整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信用度大大提高,良好的文明法治环境逐步形成。
  三、分年度、分阶段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市物价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主要目标
  以加强市场价格调控,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目标,强化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建立防范和处置市场价格异动的工作机制。以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为主线,围绕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把涉农价格、教育收费、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等作为整顿和规范价格秩序工作的重点,深入持续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和收费问题。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加强价格法制建设,切实规范市场价格和收费行为。
  分年度目标和实施步骤
  2005年:重点抓好大型超市及人流集中的零售企业的明码标价工作。开展以禁止价格欺诈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活动,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集中整治社会反映的价费热点问题,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重点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检查,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不合理的收费标准。整治规范教育“一费制”外收费项目的收费行为。完善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加强药品成本监审,药品招标价格监管及医院自制药品的作价审核,减轻患者负担。加强价格举报工作,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深入推行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行为,探索性的开展“价费公示进社区工程”,提高收费的透明度,还百姓以知情权,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继续开展“价格、计量信得过”等活动,引导经营者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探索推行价格信用认证工作。
  2006年:继续大力推行明码标价制度。重点抓好明码标价示范点工作。加强涉农价费的政策宣传,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完善收费公示制度,重点规范我市已建立的涉农收费、教育收费、医疗收费清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收费改革的有关政策,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示投诉电话,增强学校收费的透明度。加强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制止自立项目、分解项目、自行调整收费标准等乱涨价、乱收费行为。通过修改和完善有关规定,使价格举报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断提高处理价格举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007年:全面推行明码标价制度,明码标价的普及率有明显提高。巩固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成果,把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管工作日常化、制度化。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