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旅游业管理条例〉的决定》的决议 (2005年9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旅游业管理条例〉的决定》。会议决定,批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旅游业管理条例〉的决定》,由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郑州市旅游业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5年5月18日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对《郑州市旅游业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二条,内容为:“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招徕、接待旅游者和主要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信息咨询等有偿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二、第七条改为第八条,将第五款修改为:“工商、公安、安全生产监督、水利、市政、城市规划、环保、交通、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物价、文化、文物、宗教、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旅游行业管理工作。”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内容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当地旅游业。” 四、第十七条改为第十九条,内容修改为:“本条例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和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等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经营者。” 五、第十八条改为第二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六、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一条,内容修改为: “开办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向所在地的市、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法定期限内,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逐级报送有审批权限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开办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报市、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七、第二十一条改为第二十三条,内容修改为:“外地旅行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本市设立分社,应自办理分社登记注册手续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市、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八、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七条,内容修改为: “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取得服务质量等级的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等旅游经营者,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提供服务。 “旅游经营者不得使用未取得的服务质量等级标志或超越等级进行广告宣传和经营活动。” 九、删去第二十六条。 十、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八条,内容修改为:“申请在本市从事旅游客车(船)运输经营的,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到交通和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证照后,方可从事旅游客车(船)运输经营活动。 “在本市从事旅游客车(船)运输经营的,应到市、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