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青海省人民调解工作条例
【字体:
【发布部门】 青海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字号
【发布日期】 2005-09-23
【实施日期】 2005-12-0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青海省人民调解工作条例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二十五号)
(2005年9月23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青海省人民调解工作条例》已由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9月23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9月2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
  人民调解属于民间调解。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机关管理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调解工作。
  乡、民族乡、镇、街道司法所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各级人民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第五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公平、公正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二)纠纷双方当事人自愿和平等;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求行政处理的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裁决。
  第六条 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
  (二)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
  (三)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不受压制强迫;
  (四)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七条 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当事人承担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情况和虚假证明材料;
  (二)遵守调解规则;
  (三)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
  (四)自觉履行调解协议。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
  第九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