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2006—2010)》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河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冀政函[2005]154号
【发布日期】 2005-12-31
【实施日期】 2005-12-31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2006—2010)》的通知


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2006—2010)》已经2005年12月5日省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2006—2010)
 
 
  一、规划背景
  河北省太行山区总面积3.01万平方公里,包括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4个设区市的25个县(区、市),占河北省山区总面积的27.6%,占河北省国土总面积的17%,人口950万人,占河北省总人口的14.2%。
  河北太行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
  一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太行山区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区域,又是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过渡地带,人口压力大(300人/km2),水资源短缺(仅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3),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1124t/km2.a),生态环境脆弱。搞好太行山区的生态建设,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和环渤海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二是华北平原和京津的生态屏障区。太行山区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既是华北平原和京津地区的主要水源地,又是西北寒流侵袭该地区的重要屏障。太行山区的高效综合治理与开发,对于保护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三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太行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旱、薄、蚀”严重,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比例大,经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太行山区的进一步开发,对于河北省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革命老区。太行山区是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都建立在太行山区,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所在地,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革命老区的发展一直都非常关注。搞好太行山开发,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意义重大。
  五是北方生物资源多样性类型区。具有可开发价值的植物资源1000多种,动物资源300多种,也是我国优质杂粮、大枣、柿子、核桃、草莓、中草药的主产区。
  河北省已连续进行20多年的太行山区技术开发,并实施了水土保持、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对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资源在山区的配置比例明显偏低,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山区与平原仍存在明显差距。
  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太行山区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和经济发展的难点。如何统筹山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把太行山的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促进山区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加快山区农民的致富步伐,是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开发,就是按照星火计划的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支柱产业的建设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综合集成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壮大和培育一批产业结构合理、牵动能力强、跨地区的星火产业开发带,实现山区资源保护、再生和合理开发的良性循环,切实解决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问题,促进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建设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的基础条件
  (一)走出了一条科技进山的“太行山道路”。20多年来,河北省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下大力狠抓了太行山区的技术开发,组织了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市县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为主体的四路科技大军,动员了13000人的科技力量,采取规模化、工程化开发治理的方式,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综合开发、持续发展、加强集成、形成产业”的原则,在太行山4个设区市的25个县(市、区)设置了10个山区综合开发试验区,布设了500个试验基点,推广了近百项配套技术,辐射山区25个县(市、区)的7000多个村,初步确立了2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形成了多个星火技术密集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山区经济的“太行山道路”。
  (二)探索出了三种山地技术开发基本治理模式。为解决山区粗放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实践中已探索总结出适应山区经济发展的三种有效开发模式。一是代表太行山片麻岩山区的“生态经济沟”技术开发模式;二是代表土石山区的“围山转”技术开发模式;三是代表黄土丘陵区的“拦蓄梯田”技术开发治理模式。这三种山地开发治理模式,已在全省山区和全国类似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
  (三)确立了半干旱半湿润土石山区生态经济开发技术体系。通过千万亩片麻岩的大规模开发,初步确立了太行山景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经过在太行山区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使该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和贫穷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善,在200多个开发治理较早的山村出现了“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勤、村变富”的喜人景象。
  (四)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支柱产业群。在山区开发中,围绕特色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全省山区形成了一批具有优势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群。建成了内丘苹果,顺平、唐县鲜桃,满城草莓,曲阳、阜平、唐县、行唐、赞皇大枣,涉县核桃,邢台板栗,平山小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