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2006年本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意见 (沪卫医政〔2006〕4号) 各区县卫生局、市、区县血液管理办公室、市血液中心、各区县血站: 2006年是实现卫生部“3至5年全国无偿献血100%,自愿无偿献血80%”目标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2006年本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5)37号),确保完成“无偿献血总量38万人份,全市临床用血自给率100%,自愿无偿献血比例75%”的年度目标,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行业管理,妥善处理四个关系 (一)妥善处理无偿献血总量与自愿无偿献血比例的关系。各级血液管理机构和采供血机构要将单位组织动员和街头献血招募两方面的措施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招募力度,确保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高等院校等渠道募集的自愿无偿献血量达到或超过19万人份;一方面要指导社区、企事业等单位大力开展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的招募,平抑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采血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在确保本市无偿献血总量38万人份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市自愿无偿献血总量达到全市临床用血总量的75%以上。 (二)妥善处理分类管理与属地化管理的关系。将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高校献血等进行分类集中管理,目的是集聚市、区县两级血液管理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力量,协调做好日常管理和自愿无偿献血的推进工作。在对区县无偿献血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估与激励的过程中,要注重区县在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高校献血这三部分血源分类管理中的工作实效,以及区县对全市无偿献血总量和结构的贡献程度,重点保护区县拓展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自愿无偿献血血源的积极性,将属地化管理和分类管理有机结合。 除继续深化黄浦、闸北、闵行、金山等4个区及上海宝钢集团的试点工作改进和创新组织公民参加自愿无偿献血的工作模式之外,增加徐汇、长宁、松江、卢湾4个区为第二批自愿无偿献血试点区。2006年自愿无偿献血试点区、试点单位的无偿献血总量比2005年有所增加,试点区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80%,试点单位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100%。各试点区和试点单位要制定试点工作方案。2006年要加强对试点区和试点单位的考核与评估,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三)妥善处理全年无偿献血总量与月份分摊之间的关系。市、区县血液管理办公室和市、区县采供血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平抑春秋两季献血高峰、填补春节与高温期间缺血的事前控制和预防。市、区县血液管理办公室要周密计划,及时协调,做到每月郊区县血站的送血量与市区通过社区、企事业等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量,以及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高校献血这三部分自愿无偿献血量之间的合理匹配。 (四)妥善处理无偿献血量化目标严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各区县应严格落实市政府下达的辖区献血目标,原则上区县之间不作调整。但在实施过程中因工作以外因素确需调整(减少或增加)以及区县之间企事业单位献血属地管理转移的,由市血液管理办公室在2006年10月份统一解决。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与完善三个预案或程序 (一)缺血应急预案(包括Rh阴性缺血)。在市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市红十字会会员、大学生志愿者、团市委青年志愿者队伍、驻沪部队官兵中建立一支13000人的应急献血队伍,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献(如启动,其献血量不计入区县无偿献血量化目标)。 (二)血库偏型、偏多纠正预案。按照“先控制社区、企事业等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再控制自愿无偿献血”的原则,视情况逐步采取控制体检人数、推延社区与企事业等单位无偿献血日程安排、暂缓区县血站送血,以及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婉劝与预约等方式,做到各方理解、有序控制。 (三)预案事先预警、正式启动的程序。从认识先兆,集体分析与甄别,早期排解,及时上报,统一启动,发布信息,失误问责等环节入手,制定预警与启动程序,做到过程控制、衔接有序、有条不紊。 三、加强组织网络,组建实务性与协作性两个组织 (一)组建分类管理工作组。工作组由市血液管理办公室、市血液中心与部分区县血液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与专家组成。其职能是指导和配合有关采供血机构和区县血液管理机构落实好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高校献血的工作目标,统筹解决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屋、高校献血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自愿无偿献血。 (二)组建区域无偿献血协作小组。拟成立四个区域无偿献血协作小组,包括第一协作小组(徐汇、卢湾、黄浦、静安、虹口),第二协作小组(闸北、宝山、长宁、闵行、杨浦、普陀),第三协作小组(新区、南汇、奉贤、金山),第四协作小组(崇明、松江、青浦、嘉定)。其职能是有的放矢地探讨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共同诊断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纠正措施,互相帮助、督促,保证无偿献血量化目标的完成,加大团体自愿无偿献血招募力度。 四、加强氛围营造,强化社会宣传和献血者关爱两项措施 各级血液管理机构和采供血机构要做好献血宣传的年度策划和效果评估工作,要进一步争取宣传部门和媒体对公益性宣传的支持,及时更新公益性广告,增加在主要媒体和黄金时段的播出频率,结合节假日加强主题活动的宣传策划,切实提高献血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级血液管理机构和采供血机构要探索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对献血者的激励和关爱措施。要针对不同献血人群,拓展丰富实用型、时尚型、保险型等不同类型的献血纪念品;要加大对献血单位和献血者的表彰力度,年内召开一次全市性的无偿献血表彰大会,并以光荣榜的形式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表彰;要开展各种“你献热血、我送关爱”的联情联谊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