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安排意见 宜政发〔2006〕1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工业园区、雷河发展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我市贯彻落实“环境立市,三产活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关键年。抓好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对于“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和“打造绿色楚都,建设和谐宜城”,推进我市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主两辅”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创新企业制度,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坚持全员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双十工程”(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10个,培育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10个),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奋斗目标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5家,实现总产值30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30%,产销率达到97%以上,利税总额1.3亿元,增长33.1%,其中利润4770万元,增长75%,技改投入2亿元,两项资金占用升幅控制在5%左右,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企业改制力度,在创新企业制度上实现突破 2006年,全市工业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加大企业破产改革的终结力度,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创新企业制度。 1、加快破产改革终结步伐。对已进入破产改革程序又未终结的企业,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密切配合,依法推进,使企业改制尽快到位。要对企业改革的遗留问题进行排查梳理,尤其是资产变现、职工安置、职工权益保障等问题,要认真对待,依照政策妥善解决。要进一步加快经营性资产变现和企业改革终结步伐,力争终结率达到90%以上,并努力降低改革成本。要高度关注职工切身利益,多方开辟再就业门路,安排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力争职工上岗率有明显提高。 2、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引进现代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按照公司制规范运作,改变民营企业家族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来管理企业,不断完善、优化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3、大力培育上市公司。从今年开始,要将培育上市公司纳入我市工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重点抓好已初具雏形的金源公司上市前的定向培育,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营造上市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2006年年底使金源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进一步扩大我市工业的影响力和市场渗透力。 4、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是进一步强化战略决策管理,确定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策略,继续指导企业强化成本、质量、安全生产等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二是引导企业积极采用现代手段管理企业,在全市企业中推广电子商务、专卖、代理等现代营销手段,努力探索符合市场要求的营销机制。三是着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各工业企业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积极发展弛名商标、著名商标,培育知名产品,走品牌振兴宜城工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