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陆兵市长在牡丹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牡政办发[2006]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陆兵市长在牡丹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经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陆兵市长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05年政府工作和“十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分析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报告》依据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的部署,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特别是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反映了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牡丹江的共同愿望。 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认真贯彻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落实好《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打造实力、魅力、和谐的牡丹江而努力奋斗! 二OO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8日在牡丹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回顾和“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2005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认真落实市委九路推进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市委全会和市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推动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克服宏观调控趋紧、能源和原材料及农业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市场变化大、竞争加剧等不利影响,尽最大努力使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上限水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2.8亿元(GDP调整后数据),同比增长10.7%,是“十五”时期增幅最高的一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完成38.1亿元、130.5亿元和10.6亿元,增长13.2%、13.4%和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2亿元,增长20.2%。农业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30.8亿斤,增长21.7%,再创历史新高。农村经济总收入138.3亿元,增长16%,在全省增长最快。全口径财政收入27.5亿元,增长23%,是1994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10.1%;市直财政收入7.4亿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334元和4085元,增长10.3%和1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2.4亿元,比年初增加48.5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2.9亿元,增长9.9%。 (二)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有序推进,改制企业活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13.4亿元,增长16.5%。恒丰纸业在全省率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香港)大庆庆联收购树脂厂,沈煤集团收购林口青山煤矿。银龙帘子布公司租赁给江苏泗洪仪化公司,宁安化肥厂与省倍丰农资公司重组。水泥集团、制药厂重组进程加快。牡纺、海钢和医药试验厂政策性破产通过国家国资委审查,争取核呆额度8亿元。重新组建了牡丹江对俄经济技术开发区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经营性土地全部推向市场。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得到落实,规范乡村两级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网络系统。深化了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等财政改革,市直与城区财税体制和事权关系初步理顺。进行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319项减至268项。推进了文教、卫生和建设系统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三)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出现新亮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7.6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对俄贸易实现39.4亿美元,增长38.1%,占全省份额的70.5%。东-波互市贸易区商品交易中心正式营业,绥-波贸易综合体主体工程完工,牡丹江对俄贸易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全面开工,项目开始进区。省里启动哈牡绥对俄进出口产业带建设。沪牡合作拉开序幕,合作领域不断延伸。与韩国坡州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开通了牡丹江至韩国首尔航线,阜宁国际货运机场即将通航。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实现26.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外汇收入1.88亿美元,增长22.1%。 (四)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多次赴国内外重点地区招商,成功举办全国中小企业贸洽会和中国·黑龙江首届木洽会,全年引进域外资金到位62.4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298万美元,增长28.5%,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2个,法国圣戈班、瑞士欧密亚等跨国企业落户我市。市级30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9.3%。佳通460万套子午胎项目基本形成生产能力,恒丰5000吨特种斜网纸机和宁安草原兴发绿鸟鸡加工、林口轻质碳酸钙项目竣工投产,皓月肉牛加工项目主体竣工,恒丰2万吨高档水松原纸项目完成设备安装,机车厂铁路铸造配件、中奥毯业150万条超柔毛皮毯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投资40亿元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附属工程已开工建设。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扎实推进,富通60万台CVC系列空调压缩机国债补贴资金全部到位,黑宝熊胆系列药品项目资金申请获国家批复,青山煤矿、光义煤矿国债项目和东宁煤田勘探项目得到国家支持。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市区新争取到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为今明两年项目落地预留了空间。 (五)城乡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东四跨江桥及市民广场、市一中等江南新区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投入3000万元整修市区4条主次干道和30条背街小巷,实施了路灯三年改造工程,新装路灯1270盏,亮化街路140余条。人防四期工程竣工,太平路地下商业街全线贯通。实施“燃煤气转换”工程,煤气用户实现了翻番。锅炉并大网77万平方米,大庆路工业污染得到初步治理,投资1.1亿元确保了桦林、牡纺等9户企业4.3万人供热取暖,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09天。市区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展开,完成机场排污口治理工程,宁安、海林及放牛河垃圾场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镜泊湖连续3年无蓝藻发生。进行了城区供水二次加压改造。集中治理市区“三溪一河”,沿江护岸堤防工程已开工项目全部完工,防汛工作是近些年力度最大的一年。总投资3.7亿元的28条通乡通村公路建成通车,鹤大公路杏山至省界段工程投资过半。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117处,新增饮用水人口9.8万人。治理水土流失33.8万亩,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林补助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工程成效显著,退耕还林16.4万亩,植树造林18.2万亩,连续11年被省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市。 (六)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保障。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就业政策和开展“手拉手”活动,多渠道扩大就业再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4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率先在全省完成社保试点任务,并轨17.3万人,争取资金5.1亿元。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资金6600万元。征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3.67亿元和2.7亿元,比上年提高23%和93%。争取国家和省资金3.25亿元,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100%发放,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万人。发放粮食、良种和购机补贴及产粮大县补贴1.08亿元,为种粮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解决了1100余户居民动回迁和1.82万件房照办理两项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爱心助学工程,发放助学款351万元,资助贫困生7582人。深入开展平安牡丹江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破案率提高,成功破获了“10·29”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案件。道路交通、火灾、工矿企业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1%、28%和1.5%。认真落实新颁布的《信访条例》,加强了信访责任制,办结率提高,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集体访、越级访有所减少,信访秩序逐步好转。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62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户,完成30户企业信息化试点和300个村农业信息进村工程,全市技工贸总收入实现37亿元,同比增长8.8%。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9万平方米。铁路三中、海林高中成为省级示范高中。牡丹江大学通过教育部评估,市高级技工学校校舍落成,牡师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市疾病控制中心和精神病院投入使用,健全和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避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发生。新图书馆正式开馆,东宁要塞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山体育场主体工程竣工,省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获3枚金牌,50户以上规模的自然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四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圆满完成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任务,并荣获先进单位称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民族工作获得国家表彰。此外,法制、审计、接待、外事、侨务、宗教、民兵预备役、边防、人防、防震减灾、气象、档案、修志、老区、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成了行政许可规定、实施主体、处罚主体的清理认定工作,出台了行政许可指导意见,推行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听证会制度和重大事项法律咨询论证制度,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得到强化,市政府门户网站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优秀政府网站。市政府就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14次,与市政协常委会民主协商8次,办理人民代表议案和建议83件、政协委员提案152件,政府工作更加体现人民的意志。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2005年,我们共同经历了200年一遇的沙兰特大洪灾。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市委总揽全局,几大班子密切配合,各级干部深入一线,人民子弟兵冲在前头,全市上下踊跃支援,夺取了抢险救灾的胜利,灾区生产生活迅速恢复,灾后无疫情发生,沙兰镇新区一期工程竣工,沙兰中心小学新校舍投入使用。这场洪灾,考验了我们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展示了全市人民在危急关头众志成城、奋勇拼搏的优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