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东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安徽省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东政〔2006〕1号
【发布日期】 2006-02-10
【实施日期】 2006-02-10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东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二月十日
 

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序 言
 “十一五”规划是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实现东至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本纲要是今后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优势
  一、“十五”发展评价
  1.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平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6亿元,比2000年增长59.8%,年均增长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50元,比2000年增长58.8%,年均增长9.7%;实现财政收入1.55亿元,比2000年增长34.8%,年均增长6.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3亿元,比2000年增长84.1%,年均增长12.8%。
  2.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十五”期间,我县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完成了一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劳动力、人才、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房产、产权、中介服务等市场较为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3.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县区域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县城经过规划及其实施,县域中心城市的框架开始显现。沿江区域在安徽省东向战略的带动下,综合实力扩张较快,形成了沿江产业带,初步发展了化工、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了我县经济重心的北移。山区农业基础稳固,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商贸、农林产品加工和菌类产品生产发展较快。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村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4.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的成就
  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抓好取消农业税等政策的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2005年,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0230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2711元,增长8.9%。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推动劳务经济发展。我县构建和谐社会五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
  二、“十一五”发展的比较优势
  1.土地资源优势
  我县土地总面积3256.31平方公里,在全省同级行政单位中居第三位。农业用地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达52.8%。土地后备资源有开发利用潜力,全县未利用土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2%,可按照需求改变成城镇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用地等。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能够支撑我县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
  我县西北紧靠长江,境内有尧渡河、黄湓河、龙泉河,还有升金湖和黄泥湖,地表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已探明十余种,其中石灰石、白云石和大理石等储量丰富,质地较好,品位较高,开采价值较大。
  3.生态环境优势
  我县境内南部和中部为黄山、九华山余脉,群山叠翠、丘陵起伏,西北部则平原沃野,北有长江,中有升金湖、黄泥湖两大淡水湖,山高水平,地貌多样。全县环境污染较少,工业废水排放量不大,大气环境质量属二级标准以上。我县环境优美,生态条件优越,生态优势明显。
  4.长江水道优势
  我县位于八百里皖江南岸之首,境内长江岸线长86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形成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廉价水运对于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十分重要,使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5.交通区位优势
  全县公路总长度“十五”末为1497.792公里,其中国道总长
  129.052公里,省道总长152.643公里,县道总长280.105公里,乡村道总长935.992公里;公路密度为45.997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人口计为28.07公里/万人。“十一五”期间,铜九铁路东至段、沿江高速公路、大渡口至景德镇高速公路以及九江至东至的高速公路等工程将全部完工,构筑起我县的大交通格局,使区域性交通网络更为完善,与大中城市的联系更加方便,交通条件将由原来比较闭塞的劣势突变成我县发展的新优势,大大改善投资环境。
  6.人文教育优势
  我县是“尧舜之乡”,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得益于自古以来的文化熏陶,我县中学教育比较发达,优质教育资源集中,教育质量较好,大学录取率较高,吸引了很多周边临近地区的学生跨区来东至的中学读书,有力地带动了县城学校周边的第三产业发展,人文教育优势十分突出。
  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机遇
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积极实现安徽省“东向发展、接轨长三角”和“开发皖江、迎接辐射”战略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五年,国内外的宏观环境对我县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充满挑战。
  一、发展环境
  1.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发展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背景。
  2.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东亚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我国在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的带动下,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速度也在加快。
  3.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猛
  我国目前形成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态势,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部加快发展,从空间、产业、交通、市场、信息、金融、人才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加速实现。
  4.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
  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城市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十一五”时期是全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5.“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省“东向战略”启动
  “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在
  政策方面给予中部地区更多的支持,对安徽等中部六省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部分资金密集型工业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向发展,迎接产业转移是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背景。
  二、战略机遇
  1.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为我县工业大发展提供了机遇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使东向发展、迎接转移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机遇。迎接产业转移,需要做的工作有:改善投资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和兴办产业园区。作为迎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步骤,原材料的紧缺使我县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和沿江的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大有前途,必将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多方面要素在我县的聚集,为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注入新的巨大活力。
  2.中部崛起为我县投资环境改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中部崛起”对我县最大的机遇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使我县有机会建成交通大通道,完善县域交通网络,大大加强与安庆、合肥、九江、景德镇等周围大中城市的联系,提高我县在区域内的地位和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使我县容纳大型项目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3.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实现产业对接,为我县迎接辐射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皖江经济带崛起的目标引领下,
  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对接长三角,为我县迎接辐射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对接,首先是市场体系和机制的对接,把我县的市场与长三角的市场融为一体,主动接受上海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其次是产业的分工与对接,树立“错位发展”的思想,与长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互补性分工;再次是投资与融资的对接,把长三角地区作为融资的主要区域,用资源换资金。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指明了道路
  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指明了道路。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有富余的财富,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是今后五年我县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国内外发展环境都有利于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产业结构问题突出,2005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3.9:27.6:38.5; (2)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3)农村人口比重超过80%,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不够;(4)科技、文化、体育、医疗、档案等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东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全面发展。
  我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具体表述为:
  1.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开发性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巩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以大项目为支撑,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使我县的工业化水平在“十一五”期间有较大的提升。
  2.优化区域空间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
  加快我县区域空间格局的优化,不断完善县域功能。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为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建设速度,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镇的经济中心功能,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使我县的城镇化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3.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扩大就业,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
  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生态区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二、发展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县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1333”工程:
  1.实现一个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工业强县。
  2.推进三个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农产品和原材料生产为主向集约型加工制造生产为主转变。
  ——产业结构转变。产业结构由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转向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推动产业向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社会结构转变。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3.实施三大开发
  ——县城城区开发。突出行政、文化和教育功能,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做大做强玩具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县城经济活力;加快县城新区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和扩充县城功能,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
  ——沿江区域开发。沿江区域是全县主要工业集中布局区,重点发展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型非金属材料加工、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等产业。
  ——山区综合开发。山区的发展方向是生态经济带建设,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要促进毛竹、茶叶、菌类和畜牧等产业的较快发展。
  4.做强三个基地
  ——化工生产基地。现有和将建化工项目向香隅化工园集中,实现企业之间循环发展,产品配套利用,开展合作与技术创新,集约利用工业用地,集中治理“三废”排放,实现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产业集群。
  ——纺织和服装生产基地。以东流-胜利-大渡口纺织服装产业带为依托,通过市场激励和政府鼓励的政策推动,加速纺织服装业发展,形成完整的棉花种植-棉花加工-纺纱-纺织-服装加工产业链。
  ——农产品加工基地。充分利用大渡口镇的仓储运输和市场销售优势,在大渡口经济开发区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其他地区则以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县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加速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加快化工、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业,使我县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走在全市的前列。
  到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1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3.3%;财政收入达到3.1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7亿元,年均增长30%,五年累计达9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14%;进出口总额达2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力争到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水平降低20%左右。
  2.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我县未来五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整合工业发展的优势资源,推动我县尽快形成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使主导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不断加强,尽快把我县建成一个工业强县。
  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45:35,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
  3.启动生态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产业是我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以仙寓山、历山和升金湖为重点,以县域旅游总体规划为指导,努力构建大旅游格局,建设完成一批重点项目。
  到2010年,全县主要旅游景点达到8个,旅游星级饭店达到10家以上,在县城建成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99万人次。
  4.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