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蒙牛乳业优质奶源等四个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体:
【发布部门】 陕西省宝鸡市其他机构  
【发文字号】 宝政办发〔2006〕10号
【发布日期】 2006-02-17
【实施日期】 2006-02-17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蒙牛乳业优质奶源等四个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宝政办发〔2006〕1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近年来,我市围绕农业指导方式由生产促进型向市场拉动型转变,着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市场化,先后引进了蒙牛乳业、秦宝牧业、鼎鑫肉制品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格局和市场拉动的态势已经形成,基本上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1—2个龙头企业带动。为了切实搞好产销衔接,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按照龙头企业原料标准组织生产,实现农产品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市农业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并与各有关龙头企业协商,组织人员制定的《宝鸡市蒙牛乳业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宝鸡市秦宝牧业秦川肉牛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宝鸡市扶风鼎鑫生猪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宝鸡市爱姆双孢菇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00六年二月十七日

 

宝鸡市蒙牛乳业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奶产业,加快畜牧大市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市委市政府从提升宝鸡奶业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引进蒙牛乳业集团在我市投资3.5亿元,新建25条液态奶生产线,日处理加工鲜奶900吨,年加工鲜奶能力可达30万吨,今年5月可望正式投产。为抓好蒙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  一、发展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奶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以上,已成为促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2005年全市奶牛存栏15万头,牛奶总产量33万吨。全市有奶牛养殖户4.3万个,户均养殖规模3.5头,5头以上奶牛大户3010户,300头以上奶牛大村98个,千头以上奶牛大乡26个,累计建设奶牛小区138个,配套安装现代化挤奶台38个。但奶业发展仍然存在着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是总量严重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市14个乳品加工企业,年实际加工处理鲜奶达20万吨,加上蒙牛的需求量,全市加工处理鲜奶的能力将达到50万吨,目前只能满足需求的66%,且优质管道奶只占收购总量的18%,大部分为散奶,竞争力不强。二是饲养方式落后,绝大部分奶牛仍以散养为主。全市虽已发展了138个奶牛小区,但规模养殖奶牛只有1.5万头,占全市奶牛存栏总量的10%。三是生产水平低,养殖成本较高。全市6000公斤以上产奶量的牛只占总量的1/4,奶牛平均单产只有3458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3,奶牛饲养管理粗放。
  二、发展思路
  我市发展奶业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蒙牛乳业宝鸡加工企业,采取政策引导、企业拉动、行政推动、科技创新的方式,共同强力推进奶业大发展。转变饲养方式,坚持以户为基础、村为单元,发展规模养殖,加速数量扩张,狠抓质量提高,重点发展规模奶牛场、奶站小区和奶站,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改良奶牛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加大奶农培训力度,推广奶牛标准化饲养技术,促进奶业全面提档升级,实现奶业由传统粗放式经营向现代集约式方向转变。
  三、布局与目标
  到2006年8月底前,在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渭滨、金台9个县区,45个乡镇,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大场、小区和大村,建设机械化挤奶站200个;年底全市奶牛发展到17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乡镇名单详见附表1、2)。
  奶站建设按标准配置机械化挤器、制冷罐、奶站房等,环境符合卫生要求,且日产鲜奶量不低于2吨。优先在奶牛场、奶牛小区建机械化挤奶站,奶牛大村可先建机械化挤奶站,后建设奶牛小区。
  四、主要措施
  (一)政策措施
  1、蒙牛乳业扶持政策
  (1)实行优质优价。管道奶以略高于市场平均价常年收购,奶款直接付给养牛农户,及时兑付奶款,并实行最低保护价制度。
  (2)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机械化挤奶站和鲜奶运输车辆。挤奶费按质论价,每公斤约0.15—0.2元,由蒙牛直接付给奶站投资者,牛奶运输费按路途远近和数量由蒙牛直接支付给运输户。
  (3)为奶站建设投资者垫付部分挤奶器、制冷罐设备款。挤奶器设备由投资者首付3万元(其中17万元以上设备首付5万元),其余部分由蒙牛垫资,三年还清;制冷罐首付一半,其余部分由蒙牛垫资,18个月还清,原则上每个投资者建机械化挤奶站不得超过3个,具体以签定合同为准。
  (4)千名高级奶农培训10万元,每培训一名高级奶农补贴100元。
  2、市上扶持政策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06年市财政安排800万元用于扶持奶源基地建设,主要扶持环节是:继续对新建300头规模的奶牛小区每个补助5万元,并配置1万元的防疫、改良等设备;对进口奶牛实行全额贷款贴息;引进3万支优质高产奶牛细管冻精,每支补贴10元,用于奶牛改良;对优质饲用玉米和牧草种子实行补贴;鼓励和支持组建青贮专业作业队;每培训一名高级奶农补助培训费200元,市上和蒙牛各出资一半;对免疫反应死亡的奶牛实行补助。
  (2)拓宽信贷税收扶持范围。市农发行应认真履行省农发行与市政府签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积极支持规模奶牛场建设和乳品加工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扶持奶牛场、农户购买高产奶牛,简化贷款手续,增加贷款数额,延长贷款期限。
  为了解决因蒙牛收奶给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市上将根据各县区收奶数量在年终财政决算时予以考虑,具体办法由市财政部门制定。
 (3)进一步明确用地政策。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认真落实畜牧业用地视同农业用地政策,建奶牛场、奶牛小区、奶站一律不得收取其他费用,租金从优、手续从简,并督促落实水电路三通。

  (二)行政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组织。

  围绕蒙牛乳业宝鸡加工企业,市上成立以主管副市长戴征社为组长,副秘书长刘汉卿、市农业局局长周长安为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宝鸡市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协调领导全市奶源基地建设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畜牧科,负责组织、协调和处理日常事务;成立奶源基地建设专业工作组,设在蒙牛乳业(宝鸡)有限公司奶源事业部,具体开展奶源基地建设工作。专业工作组由市上业务部门抽调2人,奶牛基地县区各抽调1人和蒙牛奶源事业部共同组成。市上抽调的专业技术人员,脱离原工作岗位,在个人身份不变、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正常晋升不变的情况下,到蒙牛奶源部上班,由蒙牛奶源部负责考核通报,并负担其差旅费、补贴、奖励等,具体办法由出人单位和蒙牛奶源部协商确定。

  2、强化考核,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

  各县区要明确责任,确定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主抓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工作,市上将把奶源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全市农业重点工作考核指标下达各县区,年终进行检查验收和全面考核。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区按照任务完成数量和质量分别给予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县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取消下年度畜牧项目的申报。

  3、加大舆论宣传,营造大力发展奶业的良好氛围。

  要把加快奶业发展作为畜牧大市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板报、集会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宣传,使广大群众明确奶业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大力发展奶牛生产的良好氛围,掀起群众建设奶站小区的新高潮。

  4、抓好鲜奶市场整治,维护市场公平。

  奶源品质是确保加工产品质量的基础,蒙牛乳业对奶源品质要求十分严格,只收管道奶,拒收散奶,以质论价。要积极宣传引导群众进小区养牛,上奶站挤奶,逐步取缔手工奶。农业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会同工商、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严厉打击鲜奶掺杂使假,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对违法人员依法处理,加强鲜牛奶市场监管,维护奶源市场公平。

  (三)技术措施

  1、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拓展良种建设渠道。

  在全市200个奶站所在的乡镇,健全良种奶牛冻配站点,有必要可将站点设置到村,扩大高产奶牛细管冻精配种覆盖面,形成布局合理,上下一体的市、县、乡(场、小区、大村)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切实抓好改良母牛的档案管理,推广卡随牛走,卡牛配套的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以奶牛性控为重点的生物工程技术,支持省高产奶牛中心开展奶牛冻胚移植和性别控制技术研究,力争尽早使该项技术应用于奶牛生产,以加速良种奶牛数量扩张和产量提高。同时,支持省高产奶牛中心从澳大利亚进口高产奶牛。

  2、开展信息服务,抓好高级奶农培训。

  在9个奶牛基地县区奶牛小区、重点村培训高级奶农1000名,培养一批奶牛生产一线农民技术骨干。完善奶牛“120”技术服务系统,开展24小时专家咨询服务,随时解答奶农所提问题;开通网上专家大院和可视服务系统,开展远程技术服务;建立网上奶牛交易市场和奶牛信息短信服务,积极创办凤翔奶牛交易市场,举办全市性赛牛会,全面提升用现代信息手段服务奶农的水平。

  3、以青贮为重点,大力推广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

  饲草是奶牛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在奶牛小区、大场、大村要大力推广冬牧-70黑麦和优质饲用玉米连茬种植模式,建立饲料专用地;尝试在奶牛小区、大村建立青贮专业作业队,增加青贮数量,提高质量,提高秸秆利用率;推广紫花苜蓿种植,生产青干草,推广秸秆拉丝、揉搓技术,为奶牛提供足量的优质饲草饲料,确保奶牛产奶的营养需要;大力推广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实行饲料、饲养、产地环境和卫生防疫标准,以标准化促进规模化。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